花斑糠疹

花斑糠疹

花斑糠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真菌感染性疾病。又稱為花斑癬、汗斑。呈全球分佈,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多發,溫帶地區常見於夏秋季,好發於青壯年男性。是由於馬拉色菌感染所引起的。馬拉色菌是人體皮膚的正常菌群,在某些情況下,如高溫潮濕、多脂多汗、營養不良、長期使用激素、家族遺傳等,馬拉色菌會變得具有感染性,會對淺表皮膚組織產生損害,因此出現皮膚癥狀。一般無自覺癥狀,主要表現為皮膚色素沉著斑或(和)色素減退斑,常見於面頸、前胸、肩背、上臂、腋窩等皮脂腺豐富部位。治療主要有外用藥物治療和系統藥物治療。皮損較大時會影響美觀,並且花斑糠疹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有可能通過直接接觸或者毛巾等共用物品方式傳染給身邊的人。是一種慢性疾病,如果未經治療可持續多年。大部分患者經過治療,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緩解。但部分易感者治療後有複發的可能。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

病因


● 花斑糠疹是由馬拉色菌感染所引起的,馬拉色菌是人體皮膚正常寄居的真菌,在某些誘發因素影響下馬拉色菌具有感染性。並且花斑糠疹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傳染包括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環節。

致病菌

● 常見的致病菌有糠秕馬拉色菌、厚皮馬拉色菌、合軸馬拉色菌、限制馬拉色菌、球形馬拉色菌等。

誘發因素

● 高溫潮濕。
● 多脂多汗。
● 營養不良。
● 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
● 部分患者有家族遺傳病史。
●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傳染源

● 患有花斑糠疹者。

傳播途徑

● 直接接觸傳播。
● 間接接觸傳播,如共用毛巾、衣物等。

易感人群

● 家族遺傳者易感,為多基因共同作用引起。

癥狀


● 花斑糠疹一般無自覺癥狀,主要表現為皮膚色素沉著斑或(和)色素減退斑,常見於面頸、前胸、肩背、上臂、腋窩等皮脂腺豐富部位。

主要表現

● 色素沉著斑,一開始為針頭大小的淡黃褐色、淡褐色或黑褐色小點,逐漸擴展而成豆粒或指甲大小,或是融合而成大的圓形或形狀不規則的斑片,無自覺癥狀,多半分佈於胸部、背部和腋下。
● 色素減退斑,部分患者表現為淺於皮膚顏色的淡黃色或白色的圓形或類圓形斑,可融合成大片狀。
● 部分患者可同時出現色素沉著斑和色素減退斑。

檢查


● 確診花斑糠疹的檢查主要有體格檢查、伍德燈檢查、真菌顯微鏡檢查、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等。

體格檢查

● 皮膚科醫生可以通過視診、觸診、壓診、刮診等對皮膚病損的特徵進行觀察和判斷,特徵性的皮膚病損具有較大的診斷價值。

伍德燈檢查

● 伍德燈檢查又稱為濾過紫外線檢查,是皮膚科常用的檢查手段,某些皮膚損害在伍德燈下有特殊顏色的熒光,對於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對於花斑糠疹來說,伍德燈下顯示的是棕黃色熒光。

真菌顯微鏡檢查

● 皮損處通過真菌顯微鏡檢查找到馬拉色菌孢子和菌絲,可明確診斷。

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

● 皮損處通過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可在角質層中發現臘腸樣菌絲和成堆圓形或卵圓形厚壁孢子,可明確診斷。

診斷


● 結合臨床表現、體格檢查、伍德燈檢查、真菌顯微鏡檢查、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等結果,醫生可以確診花斑糠疹。具體診斷依據如下:
● 出現主要表現:色素沉著斑或(和)色素減退斑,無自覺癥狀。
● 體格檢查示胸背部、腋下等部位皮膚色素沉著斑或(和)色素減退斑。
● 伍德燈檢查下皮損呈黃色或黃綠色熒光。
● 皮損處真菌顯微鏡檢查示成簇的圓形或卵圓形孢子和短粗、兩頭鈍圓的臘腸形菌絲。
● 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示皮損處角質層中發現臘腸樣菌絲和成堆圓形或卵圓形厚壁孢子。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皮膚病如紅癬、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白癜風、白色糠疹等可出現與花斑糠疹類似的色素沉著斑或色素減退斑。
● 醫生一般通過體格檢查、伍德燈檢查、真菌顯微鏡檢查、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等來排除其他疾病。

治療


● 花斑糠疹的治療主要有外用藥物治療和系統藥物治療。

外用藥物治療

● 外用藥物治療為主要的治療方法。
● 可選用抗真菌外用製劑,如酮康唑霜、咪康唑霜、克霉唑霜等。
● 酮康唑洗劑、硫代硫酸鈉溶液、二硫化硒外用也有一定療效。
● 也可以選擇上述藥物洗浴治療。

系統藥物治療

● 適用於外用藥物治療無效或皮損較為廣泛者。
● 常用口服抗真菌藥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 系統藥物治療還可以有效預防複發。

危害


● 花斑糠疹皮損較大時會影響患者美觀。
● 花斑糠疹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有可能通過直接接觸或者共用物品等方式傳染給身邊的人。

預后


● 花斑糠疹是一種慢性疾病,如果未經治療可持續多年。大部分患者經過治療,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緩解。但部分易感者治療後有複發的可能。

預防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更換衣物,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 貼身衣物及毛巾、浴巾等需煮沸、曝晒消毒,防止反覆感染。
● 易感者可在夏秋季節每月服用一次抗真菌藥物,可以預防複發或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