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勃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彭勃,1969年4月生於湖南長沙,是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著有《鄉村治理:國家介入與體制選擇》等書。

人物經歷


上海交通大學 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助理(主管國際合作)。

學習經歷

1998年,獲復旦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
1995年,獲吉林大學比較政治碩士學位。
1992年,獲吉林大學行政管理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8年9月-2002年11月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講師。
2002年11月-2005年7月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副教授。
2005年7月-2009年12月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
2009年12月至今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社會兼職

復旦大學北歐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共上海市楊浦區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04年9月-2005年9月,掛職)。
上海市楊浦區專家諮詢團“社會與公共管理”小組成員。
上海市政治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上海市台灣研究會理事。
上海市楊浦區監察學會理事。

培訓項目

2004年 復旦大學中青年幹部培訓班。
2005年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科研骨幹培訓班。
2007年 中共中央黨校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骨幹培訓班。
2011年 上海交大中青年幹部和骨幹教師理論學習班學習班。

訪問學者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富布賴特訪問學者(2009年9月-2010年9月)。
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綜合政策學院客座副教授(2008年4月-8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兼職副教授(2006年3月-4月)。
日本外務省“國際訪問者”(2005年12月)。
美國國務院“國際訪問者”(2005年6-7月)。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系林思齊訪問學者(2004年1月-6月)。
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歐亞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03年6月-2003年7月)。
英國倫敦經濟學院亞洲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03年5月-2003年9月)。
挪威卑爾根大學比較政治系訪問研究人員(2002年7月-2002年9月)。
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太古”高級訪問學者(2000年9月-2001年9月)。

研究領域


基層政治與地方治理。
西方政府管理改革。
公共政策分析。
新媒體與網路政治研究。

研究方向


公共政策與社會管理。

主要貢獻


主持項目

2011年 上海市社會科學規劃一般課題:“結構、互動與集體行動:基於網際網路的虛擬社區研究”。
2011年 上海市浦江人才項目:“社會媒體與虛擬社區研究”。
2011年 德國阿登納基金會研究課題:“社交媒體與公民參與關係研究”。
2010年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項目:“社會管理創新研究”。
2008年 上海交大SMC課題:“城市社會管理體制變革”。
2007年 上海市黨建研究會、徐匯區政府諮詢課題“NGO管理與公共治理創新”。
2006年,上海市法學會重點課題:“化解社會矛盾多元機制與ADR制度的建構”。
2003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課題:“中國城市社區發展與制度創新”。
2003年,上海市黨建研究會,黨建研究中心年度課題:“城市治理的多元合作體制:社區安全”。
2003年,上海市法制建設研究會課題:“政治文明與執政黨建設”。
2002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執政黨的社會基礎研究:鄉村、城市社區和社會團體”。
2002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課題:“當代中國城市社區研究”。
2002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都市中國研究網路”研究項目:“黨組織建設、政府管理與基層民主:當代上海城市社區研究”。
2002年,復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青年項目“改革后中國地方治理研究”。
2002年,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基金青年項目:“現代化與中國基層政治研究”。

代表性論著

專著《鄉村治理:國家介入與體制選擇》,中國社會出版社2002年版。《路徑依賴與治理選擇:當代中國城市社區變革》,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年版 譯著《國家的藝術》克里斯托夫;.胡德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理解公共政策》,托馬斯;戴伊著,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年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伊麗莎白。奧薩利文等著,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獲獎記錄


1、2011年 上海市“浦江人才”。
2、2010年 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3、2008年 上海交通大學SMC優秀青年教師獎。
4、2002年 復旦大學“世紀之星”優秀青年教師獎。
5、1998年,復旦大學博士生研究論壇優秀報告獎。
6、1997年,復旦大學光華獎學金。
7、1996年,復旦大學湖北建行獎學金
8、1994年,吉林大學“世川良一”獎學金。
9、2020年5月14日,入選第三屆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專家委員會成員——專家委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