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結節

皮下結節

皮下結節為一種較硬、堅實,圓形或橢圓形的深在皮疹。

病因


● 有炎症性、感染性、腫瘤性、寄生蟲性、先天性等原因所致皮下結節。
● 1.寄生蟲感染如囊尾蚴病。
● 2.遺傳如小兒播散性脂肪肉芽腫綜合征。
● 3.皮下脂肪組織中飽和脂肪酸含量過多,熔點增高如寒冷性脂膜炎。

檢查


● 1.體格檢查
● 視診及觸診:注意皮下結節的大小、硬度、部位、活動度、有無壓痛。
● 2.實驗室檢查
● 根據可能病因選擇不同的檢查。
● 3.影像學檢查
● B超、X線檢查、CT、MRI均有助於明確結節性質。
● 4.病理檢查
● 組織病理檢查能提供結節的組織學來源,是診斷皮下結節性質的重要方法。
● 5.其他檢查
●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或間接凝法檢測血清或尿液中的特異性IgG抗體,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對腦囊尾蚴病的臨床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均有實用價值。

鑒別診斷


● 1.囊蚴結節
● 軀幹、四肢、皮下或肌肉內出現的黃豆至核桃大小的結節,多為豬肉絛蟲囊蚴結節,其特點為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平滑,無壓痛,與皮膚無粘連,可推動,質地硬韌,但有一定彈性,數目多少不一,這種結節亦可見於頸部,乳房及陰部皮下。
● 2.類風濕結節
● 關節與骨隆突處出現數目不多的結節常為類風濕結節,主要是由於皮下組織和(或)真皮內纖維蛋白樣物質聚積及組織細胞等成分所致。其特點為質較硬如橡皮,多無壓痛,大小為數毫米至2厘米不等,與皮膚粘連或不粘連,好發於肘背側、指關節、肩骨突、枕骨突、腓腸肌腱等處。
● 3.痛風結節
● 也稱為痛風石,是血液尿酸超過飽和濃度,尿酸鹽針狀結晶在皮下結締組織沉積,引起慢性異物樣反應所致。一般以外耳的耳輪、對耳輪、跖趾、指(趾)關節及掌指關節等部位多見。為大小不一黃白色結節,或無癥狀,或有疼痛。較大結節表面皮膚變薄、破潰可排出白惡樣物質,不易癒合,繼發感染少見,為痛風的特徵性病變。
● 4.結節性紅斑
● 多見於青壯年女性,好發於小腿伸側,常為對稱性、大小不一、數目不等的疼痛性結節。結節發生較快,可略高於皮面,皮膚緊張,周圍可有水腫,表面熱有壓痛。皮損由鮮紅色變為紫紅色,最後可為黃色。常持續數天至數周而逐漸消退,多不發生潰瘍,不留瘢痕,但易複發。

治療原則


● 皮下結節為一種較硬、堅實,圓形或橢圓形的深在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