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東方蠑螈的結果 展開
- 有尾目蠑螈科動物
- 中藥藥品名稱
東方蠑螈
有尾目蠑螈科動物
東方蠑螈(學名:Cynops orientalis),也叫中國火龍,為兩棲動物蠑螈屬的一種。東方蠑螈是蠑螈科、蠑螈屬有尾兩棲動物。雄螈全長66毫米,雌螈80毫米左右。頭部平扁,頭長大於頭寬。皮膚較光滑,背面滿布細小痣粒及細溝紋;耳後腺發達;枕部有不清晰之“V”形隆起,其後有弱的脊棱。腹面光滑,頸褶明顯。其上皮呈黑色凸起,下皮呈橘紅色,有黑色斑點。多數為觀賞性蠑螈,因其含河豚素,禁止食用及餵食。其軀體較小,泄殖腔孔隆起,孔裂縫長,內側可看見明顯的絨毛狀突起的是雄蠑螈,而軀體較大,腹部肥大,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較短,內側沒有突起的是雌蠑螈。
該物種為中國特有種;該螈分佈區較寬,其種群數量多,受脅等級:無危LC。分佈在中國的中部和東部地區。可入葯,泡酒,主治除濕止癢、清熱止痛。
東徠方蠑螈生活於海拔30~1000米的山區,常棲息於水草繁多的泥地沼澤、靜水塘、泉水潭和稻田內及其附近水溝中。主要分佈於中國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河南等省。
東方蠑螈
東方蠑螈,屬兩棲爬行動物,是蠑螈裡面分佈最廣的一個種類,在長江中下游至福建一帶都廣泛存在。與娃娃魚或小鯢不同的是,蠑螈的腹部是紅色或橘紅色與黑色斑點相間,而且尾巴通常短些,身子胖些。
東方蠑螈
生活時背面及體側黑色帶有蠟樣光澤,大多數個體背面無斑紋,極個別的有隱約可見之深淺相聞的斑紋。腹面硃紅色,有分散黑斑,即大多數個體在頸褶後方至腹後部有一塊“T”形硃紅色斑,兩側綴以不規則黑斑,僅少數標本無黑斑;四肢基部、肛前半部及尾腹鰭褶邊緣硃紅色,肛後半部黑色。液浸標本硃紅色褪為白色。
第二性徵:雄螈體較小,肛部明顯肥腫狀,肛裂較長,表面光滑,內壁後半有絨毛狀突起;雌螈肛部呈丘狀隆起,肛裂短,表面具顆粒疣,肛內壁光滑。
頭骨:頭骨長明顯大於頭骨寬,后緣較平,枕骨寬;上頜骨外側間距小於方骨外側間距;犁骨齒列呈“八”形,前端會合;前頜骨單枚,鼻突較短,不與額骨連接;鼻骨大,兩者在內側彼此相接觸,位於前頜骨和額骨之間;額骨大於頂骨,額骨與鱗骨相連接,額鱗弧較窄,額鱗窩較大;上頜骨較短,與翼骨不連接,與方骨相距甚遠;方骨外側無鉤狀突。角舌骨寬大為軟骨質,左右不相連;上舌骨骨化;基舌軟骨有l對輻射狀的指狀突;鰓弧2對,角鰓骨2對,均骨化,或第二對角緦骨為軟骨質;上鰓骨l對,為硬骨質。
卵:卵膠囊呈橢圓形,長短徑為4.5毫米×3毫米左右,卵粒呈圓形,直徑2毫米,動物極棕紅色,植物極米黃色。
幼體:剛孵出時全長10~12毫米,有3對羽狀外鰓,1對細長的平衡枝(約7天後消失);幼體全長29~40毫米時,尾背鰭褶始自第四體節處,尾鰭褶低而平直,向後逐漸增高,無眼瞼,犁骨齒排列成八字形。
東方蠑螈的體型小,頭部扁平;軀幹渾圓;尾部側扁,尾梢鈍圓。頭頂平坦,頭長大於頭寬;吻端鈍圓;鼻孔極近吻端;眼徑約與吻等長或稍短;口裂恰在眼后角的下方,唇褶在口角處較為顯著,掩蓋下頜的後端;上下頜有細齒,犁骨齒二長斜行成“幾”形,前端頗為接近,在二內鼻孔間的內側會合,後端向兩側斜行;舌小而厚,卵圓形,前窄后寬,前後端粘連於口腔底,左右兩側遊離;四肢較弱而長,貼體相向時,指趾端相重疊,達對方的常跖部位;指、趾略扁平而細長,末端較尖圓,基部無蹼;指4,其序為3、2、4、1;趾5,其序為3、4、2、5、1,內側指趾均短小。尾長,略短於全長的1/2,尾高在5-7mm之間,背腹鰭褐較平直,在尾端會合而成圓鈍的尾梢。肛孔為一短縱裂縫,雄性的裂縫長,沿肛壁內側,有許多絨毛狀突起,生殖季節肛部肥腫隆起頗顯著;雌性裂縫短,內側無突起,隆起不顯著。皮膚較光滑,頭、背的表面;腹麵皮膚光滑,有橫細溝紋,在淺色區可透視黃色的小腺體;頸側耳後腺較平直而不明顯;枕部略顯“V”形隆起,咽起頸褶清晰,繞至耳後腺後端,背正中微有脊溝,但不明顯。
生活在海拔高30m-1000m的山麓或山間靜水中,以孑孓、水蚯蚓、水蚤、麵包蟲、小魚為食。
廣泛分佈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省。
東方蠑螈
徠方蠑螈生活於海拔30~1000米的山區,常棲息於水草繁多的泥地沼澤、靜水塘、泉水潭和稻田內及其附近水溝中,一般數量較多。1974年6月7日,在安徽潛山梯田內發現1600餘尾,梯田之內側壁由石頭砌成,石頭間隙成為該螈的良好隱蔽場所,一般靠梯田壁側處較多,田裡多有枯葉和雜草,易於隱蔽;該蠑螈行動緩慢極易捕獲。
在中國浙江的蠑螈沒有嚴格的冬季蟄伏現象。故在一年四季均可見到,游移4、5月產卵季節最易見到。白天常在水底或水草下面。有時浮出水面呼吸;入冬之後則隱伏在水底或潮濕土洞內、石縫間或樹根下度過寒天;在水中越冬的個體,當塘水乾涸或睡眠有薄冰時,往往浮在水草間或石塊下,甚至前移大陸地石塊間。具有外鰓的幼體,往往遊動與溪塘的水草間;當外鰓消失后大多數個體棲息在潮濕的土洞或石縫間,在6~8月間可在野外見到幼螈。該螈生活在靜水水域或水稻田內,捕食水生昆蟲和昆蟲卵、幼蟲以及其他小型水生動物。
東方蠑螈生活在清寒的靜水池內,分佈於中國中部及東部河南(商城、信陽、桐柏、大別山)、湖北)黃陂、武穴、蘄州、孝感)、安徽(廣德、宣城、南陵、寧國、績溪、歙縣、休寧、祁門、東至、石台、貴池、青陽、太平、涇縣、黟縣、九華山、金寨、蕪湖、霍山、岳西、太湖、潛山、樅陽)、江蘇(南京、宜興、蘇州、棲霞山)、浙江(餘杭、義烏、縉雲、龍泉、遂昌、麗水、樂清、溫州、溫嶺、臨海、天台、江山、金華、諸暨、杭州、湖州、長興、安吉、嘉興、黃岩、蕭山、仙居、建德、德清、青田、雲和、衢縣)、江西(廬山、九江、南城)、湖南(武岡、長沙、平江、瀏陽、汨羅、株洲)、福建(武夷山的大安)。
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蠑螈,產卵期在3-4月間,以5月份產卵最多。室內飼養的東方蠑螈,由於室溫往往高於自然界溫度,產卵期要提前一個月左右。在2-3月間,平均氣溫的在10℃以上時,雌蠑螈便開始產卵,4月為盛期,是以一天3粒卵的形式產完100~200粒卵。4月後以後逐漸減少。東方蠑螈9個月左右成熟。
東方蠑螈
東方蠑螈雌蠑螈產卵很有意思,先是在水中選擇水草的葉片,再用後肢將葉片夾攏,反覆數次,最後將扁平的葉子捲成褶,並包住泄殖腔孔,靜止3-5分鐘,受精卵即產出,包在葉內。雌蠑螈產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來繼續產卵,一般每次僅產一枚卵。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點,在水、氧和溫度適宜的情況下,受精卵經過多次有規律地分裂,卵變成小蝌蚪。該螈在室內的產卵行為,雌螈游至水面,用後肢將水草或葉片對褶合攏在泄殖孔部位,靜止片刻,即將卵產於其問,每產完一次卵,游至水下層稍停片刻后,再游至水面葉間繼續產卵,有的可連續產卵5粒,每尾雌螈年產卵100粒左右,最多達283粒。受精卵一般經15~25天後孵出幼體。幼體出膜2~3天開始捕食,喜食水蚤或水蚯蚓;在食物充足的條件下,幼體生長快。幼體當年完成變態。經過2-3天,蝌蚪先長出一對前肢,以後又長出後肢,經過3-4個月,幼體完成,變成蠑螈。
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魚缸內飼養,便於觀察其活動。缸底鋪些洗凈的沙礫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並投入少量金魚藻等水草,布置成與捕捉場所相似的生態環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進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並供蠑螈產卵用。飼養用水以清潔的池水為好,井水也適用。如果用自來水的話,放置3-5天
后才可使用,否則自來水中殖留的氯氣會導致蠑螈中毒死亡。換水是一項經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質新鮮清潔,有利於蠑螈正常生活。冬季每2-3周換水一次,其他季節每3-5天換水一次,如果水草較多可以半年換一次。蠑螈喜食活的小動物。水蚯蚓是較理想的飼料,可隔日投入少許;也可以將水蚯蚓放入單層紗布內包裹,用繩懸掛水中,水蚯蚓會從紗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體,蠑螈會游去拉食。此外,孑孓、水蚤等,也是蠑螈喜愛的食物。在缺乏活動的小動物時,也可將瘦豬肉切成小塊喂飼,或用鉗子夾住小魚餵食。但應注意投食不可過多,以無殘食為宜,防止食物腐爛而影響水質。
註:東方蠑螈十分怕高溫,高於25℃就會出現死亡現象。東方蠑螈可以爬上90°甚至超過90°的玻璃。
外形與藍尾蠑螈(Cynops cyanurus)相似,但東方蠑螈背脊平扁或略隆起;皮膚較光滑,掌突顯或不顯;眼後下方無橘紅色斑;肛前半部橘紅色,後半部黑色。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4年ver3.1——無危(LC)。
列入《江蘇省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
東方蠑螈對消滅農田蟲害和危害人類健康的蚊子幼蟲等有一定的作用。
該螈在室內易於飼養,又能在室內繁殖,產卵期甚長約1~3個月,在此期內該螈的卵粒是學生觀察胚胎髮育的良好材料,由於取材方便,是一種較好的實驗動物。
該螈還可以作為觀賞動物在動物園或家庭內飼養。
【中藥化學成分】:含蛋白質、肽類、氨基酸、脂肪等。
【功效】:除濕止癢、清熱止痛。
【主治】:用於皮膚痒疹,燙火傷等證。
【性味歸經】:辛、苦,寒。入肺、心、脾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隻。外用:適量。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夏、秋捕捉,洗凈,用酒悶死後全體共藥用,微火烘乾或鮮用。
【考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據中國藥用動物志(1983)記載,全體可供藥用,含蛋白質、肽類、氨基酸、脂肪等,睾丸含△-3β-羥甾脫氫酶,腦含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藥用有除濕、止癢、鎮痛的功效。主治皮膚痒疹、燙傷燒傷等病症,微火烘乾或鮮用均可。
皮下有劇毒,名為河豚毒素,是世界上發現的毒性最強的毒素,一毫克可致一個成年人死亡,毒素在皮下,一般不會釋放。
東方蠑螈長得可愛,有些人會抓去當寵物。不過因為一些蠑螈類動物的皮下有劇毒,名為河豚毒素,是目前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毒性最強的毒素,雖然毒素在皮下一般不會釋放,但不太適合當寵物”,東方蠑螈應該放生到野外有水源或是比較潮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