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榮

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教授

李文榮:男,航空航天工程博士,曾在美國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從事面向星際探測的硅基陀螺儀研發工作;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航空航天公司從事如星球大戰和大力神號運載火箭等國防領域的研究項目,在美國硅微結構公司參與研發了電容式加速度感測器。2003年通過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成為瀋陽自動化所特聘研究員。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微納米系統中心主任。

個人簡歷


自2003年通過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成為瀋陽自動化所特聘研究員(Affiliated Professor)。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微納米系統中心主任。分別於1987和1989年獲得美國南加州大學(USC)航空航天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1997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學位。1997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之前,曾在美國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NASA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 Pasadena)從事面向星際探測的硅基陀螺儀研發工作;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航空航天公司(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 , El Segundo)從事國防領域的研究項目,如星球大戰(Star Wars)和大力神號運載火箭(Titan IV Launch Vehicles);在美國硅微結構公司(Silicon Microstructures Inc. , Fremont)參與研發了電容式加速度感測器。

主研方向


研究領域:
先進MEMS應用、面向微納米結構的自動化操作技術研究和開發。
主要方向:
1)基於MEMS的人體運動感測技術;
2)基於DNA/碳納米管的感測器;
3)微/納米仿生技術。

科研成果


自1997年以來,由李文榮教授領導的瀋陽自動化所和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小組在MEMS和納米技術領域合作發表論文270餘篇。連續獲得多個國際知名會議的最佳論文獎和最佳學生論文獎,包括IEEE-ROBIO 2007,IEEE/ASME-AIM(2007),IEEE-ICRA(2003)和IEEE-NANO(2003)等。在基於碳納米管的感測器方面的研究工作受到國際公認,多次被邀請在與感測器和機器人有關的國際知名會議上做大會報告。李文榮教授長期擔任IEEE Tra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EEE/ASME Trans. on Mechatronics, 和 IEEE Sensors Journal 的客座編輯。現任IEEE Nanotechnology Magazine的主編,以及Journal of Micro/Nano Mechatronics(Springer)的副主編。由於其在低功率集成碳納米管感測器與裝置領域的傑出成就,李文榮教授近來入選IEEE Fellow(Class of 2011)。

科研課題


目前在研的課題主要有:基於DEP的微/納米粒子并行操縱基礎理論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向微納製造的DEP自動化裝配技術研究(國家863計劃);利用DEP和微滴定技術的集成CMOS的CNT感測器製造(香港研究資助局);面向救生應用的基於MEMS的微慣性測量系統開發(香港創新科技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