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新和鎮的結果 展開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新和縣新和鎮
-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江州區下轄鎮
新和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新和縣新和鎮
新和鎮,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新和縣。2018年,區域面積11.18平方千米,戶籍人口37612人。
清末,屬庫車直隸州西鄉托克蘇庄。截至2019年10月,新和鎮下轄12個社區和3個行政村。
2018年,新和鎮有工業企業1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一、城鎮經濟發展迅速
突出的交通、區位優勢和優良的“軟、硬”環境,使全鎮城鎮經濟發展迅速。全鎮有個體私營者556戶,形成了以加工、運輸、修理、養殖、手工業、皮革、百貨等為主的經濟支柱產業。利用地緣優勢,發展了2個由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和社區居民組成的小吃夜市,使社區成為了解決就業和再就業的重要場所。同時,在臨近314國道的城鄉結合部建立了以農產品為主的產品交易市場,有效地促進了城鎮經濟的增長。
二、效益農業前景廣闊
全鎮糧經作物之比為1:3,建有一處佔地1000畝的高效園藝示範園基地,採用矮、密、早栽培模式,已全部栽植全球紅葡萄,預計畝效益可達3000元以上;建有佔地300畝的棚室生產示範園區一處,主要生產無公害反季節瓜、果、蔬菜、花卉和苗木產品,棚室的畝均效益至少在10000元以上;建有200畝的養殖示範區一處,通過採用現代畜牧業養殖和管理技術,加大服務力度等手段,推動養殖業產業化進程。全鎮已扶持培養養牛30頭以上育肥大戶和養羊500隻以上大戶12戶。
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新和鎮城區街道現已基本硬化完畢,各村、社區也已全部實行水、電、路“三通”,全面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水利設施配套,農田澆灌方便;廣播、電視、電話也已實現了村村通;擁有專門處理垃圾的拖拉機2台,垃圾處理日日不停,保證了城區環境衛生的清潔。
清末,屬庫車直隸州西鄉托克蘇庄。
民國十一年(1922年),屬託克蘇縣佐轄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託克蘇縣轄。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新和縣轄。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在托克蘇村基礎上,設立中山鎮和中正鎮。
1949年,二鎮合併,稱中正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中正鎮為第一區。
1956年,改第一區為城關鎮。
1959年,改城關鎮為鎮公社。
1964年,改鎮公社為鎮人民委員會。
1968年,建立鎮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1年,改為新和鎮人民政府。
2011年末,新和鎮轄托克蘇、尤勒吐孜闊恰、艾提古麗、熱斯坦、英協海爾、瓊闊恰6個社區,托克蘇、尤勒吐孜闊恰、瓊闊恰3個行政村。
截至2019年10月,新和鎮下轄12個社區和3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托克蘇社區。
托克蘇社區 | 瓊闊恰社區 | 團結社區 | 托克蘇村 |
熱斯坦社區 | 艾提古麗居社區 | 南城社區 | 尤魯都斯闊恰村 |
新城社區 | 濱湖社區 | 班超社區 | 瓊闊恰村 |
尤魯都斯闊恰社區 | 城北社區 | 向陽社區 | / |
位置境域
新和鎮,為縣人民政府駐地,地處新和縣縣城南部,東、北與依其艾日克鄉相接,南與排先拜巴扎鄉相連,西與塔什艾日克鄉相鄰,區域面積11.1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新和鎮地處平原,地勢略為東高西低、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015米,最高點海拔1018米,最低點海拔1011米。![新和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c/m3c42b08ef5ae356b7ff4ab219e9922b8.jpg)
![新和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c/m3c42b08ef5ae356b7ff4ab219e9922b8.jpg)
新和鎮
氣候
新和鎮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空氣乾燥,蒸發量大,降水量少,光照充足、多晴天,熱量資源豐富,無霜期長;春季升溫不穩定,夏季炎熱,秋季降溫迅速,冬季乾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1.3℃,1月平均氣溫-7℃,極端最低氣溫-24.2℃(2008年2月1日);7月平均氣溫25.2℃,極端最高氣溫為40.5℃(2000年7月12日);平均氣溫年較差32.2℃,生長期年平均188天,無霜期年平均208天,最長達258天,最短為15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905.8小時,年總輻射144.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74天,年平均降水量81.3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217.2毫米(1987年),極端年最少雨量26毫米(2007年)。
自然災害
新和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密、乾旱、沙塵暴、低溫等;雹災平均10年1遇,最嚴重一次發生在1987年8月1日,降雹時間約42分鐘,涉及境內托克蘇村、瓊闊恰村等3個管理區,受災面積達3025畝;風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最嚴重一次發生在1979年4月10日,造成1200畝小麥受災,減產6萬公斤。
2011年末,新和鎮轄區總人口31158人,城鎮常住人口29186,城鎮化率93.67%,另有流動人口1972人。
2017年,新和鎮常住人口35227人。
2018年,新和鎮戶籍人口37612人。
新和鎮有農業耕地面積6400畝,人均0.2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3132.9萬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5噸,人均0.8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5900畝,產量697.8噸。
新和鎮畜牧業以飼養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牛飼養量1600隻,年末存欄350隻;羊飼養量7000隻,年末存欄4500隻;家禽飼養量12.3萬羽。
2011年,新和鎮有水果種植面積4013畝,產量1512噸,主要品種有葡萄、核桃、紅棗等;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323.2元。
新和鎮工業以糧食、木材、棉花加工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214萬元;有工業企業16家,職工103人。
2011年末,新和鎮有商業網點2160個,職工2408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1億元,比上年增長19%;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成交額1200萬元。
2011年,新和鎮財政總收入973.7萬元,財政支出973.7萬元。
2018年,新和鎮有工業企業1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新和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9個,各類文化專業戶5戶;各類圖書室9個、藏書2萬餘冊;民間老藝人7人,文藝演出隊1支,人數25人。
2011年末,新和鎮有體育活動場所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
2011年末,新和鎮有廣播站1個,廣播喇叭30個,入(社區)村率100%,通響率100%,電視用戶覆蓋率7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新和鎮有小學2所,專任教師38人,在校生94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小學升初中升學率100%。
2011年,新和鎮有教育經費42.45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新和鎮有醫療衛生機構7個;床位321張,每千人擁有床位10.3張;專業衛生人員121人,其中執業醫師18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53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36136人次,6個社區的居民參加城鎮基本醫療參保率達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新和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97戶,人數8190人,支出2061.52萬元,比上年增長41.15%,月人均209.76元,比上年增長16.71%;醫療救助234人次,總支出81.86萬元,比上年增長261.8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25戶,人數2773人,支出357.82萬元,比上年增長38.85%,月人均107.53元,比上年增長16.3%。
2011年,新和鎮有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3.38萬元,比上年增長22.81%;社區服務設施1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6個,社區服務站6個;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980萬元,比上年增長27.27%;基金支出合計630萬,比上年增長5.5%,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10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新和鎮有郵政局1個,代辦所2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3000份(冊),郵政業務收入660萬元;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3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4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96%;行動電話用戶1.5萬戶,網際網路用戶0.9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100萬元。
新和鎮已形成由公路運輸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314國道過境,境內長2.5千米;211省道過境,境內長2.7千米。
2011年末,新和鎮鎮區道路總長度40千米;道路鋪裝面積90萬平方米。
2021年7月,新和鎮黨委被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授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