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肌破裂

膈肌破裂

膈肌破裂是指由銳器、鈍器、車禍、高空墜落、擠壓等原因造成的膈肌完整性被完全破壞的嚴重損傷,臨床上並不少見,閉合傷或開放傷均可引起,容易漏診。膈肌破裂可出現呼吸困難、發紺、心率加快、胸痛、嘔吐等癥狀。一旦確定診斷,應及早手術治療。膈肌破裂后可能形成臟器疝,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等系統的功能紊亂,甚至臟器壞死、休克。如能及時手術,修補破損,恢復臟器功能,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或內科、急診科、胸外科或外科

病因


● 膈肌破裂的病因較多,如刀槍等銳器傷、重物撞擊等鈍器傷、車禍損傷、高處墜落等。膈肌破裂后,裂口難以自然癒合,當腹內壓增高時,可以使膈肌裂口擴大,腹內臟器進入胸腔,從而出現消化道梗阻等癥狀。進入胸腔的腹內臟器以胃最多見,其次依次為脾、結腸、小網膜、大網膜、小腸及肝臟等。

癥狀


● 膈肌破裂的臨床表現主要與膈肌破裂的大小,進入胸腔內臟器的種類及多少以及是否發生梗阻及絞窄等有關。臨床上可分為三種類型:
● 急性型
● ● 傷后早期,腹內臟器進入胸腔,壓迫肺組織,縱隔移位,引起呼吸與循環功能紊亂。臨床上表現為呼吸困難、發紺、心率加速,甚至出現休克。
● 遷延型
● ● 膈肌破裂缺損不大,經搶救后傷情平穩,膈肌裂口為大網膜封閉,故癥狀不明顯。后腹腔臟器逐漸疝入胸腔,可反覆出現腹部不適,亦可有噁心、嘔吐、胸骨后疼痛等癥狀。
● 梗阻或絞窄型
● ● 進入胸腔的臟器(主要是胃及腸)可發生梗阻或絞窄,出現嚴重的胸痛、腹痛、嘔吐等癥狀,可在傷后數小時、數月,甚至若干年後發生。對有胸腹創傷病史的腸梗阻病人,應想到有無膈肌破裂的可能。

檢查


● 確診膈肌破裂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
● X線檢查
● ● 可見到胃、結腸、小腸等腹腔臟器異常進入胸腔,對膈肌破裂診斷有一定參考。
● 造影檢查
● ● 口服或經胃管內注入造影劑,可見胸腔內異常消化道器官影。
● CT、核磁檢查
● ● 可清晰顯示胸腹腔界限,判斷膈肌裂口的位置、大小、疝入物等。核磁較CT能更清晰顯示膈肌的輪廓,找到破口位置。
● 胸腔鏡檢查
● ● 對可疑病例行胸腔鏡檢查,既可明確診斷又可對部分病例在胸腔鏡下行修補手術。

診斷


● 醫生診斷膈肌破裂,主要依據病史、癥狀及輔助檢查。
● 有明確的胸腹部外傷史;
● 反覆出現進食障礙、噁心、嘔吐、胸痛等癥狀;
● 影像學檢查提示腹腔臟器異常疝入胸腔,找到膈肌缺損處,即可確診。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現腹腔臟器異位后的進食障礙、噁心、嘔吐、疼痛等癥狀,如先天性膈肌發育異常或缺損、膈肌無力、膈膨升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一旦診斷膈肌破裂,應及早手術治療。

術前準備

● 糾正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失調,維持生理狀況的基本穩定,放置胃管減壓,以減輕進入胸腔之膨脹的胃對心肺的影響,且可避免麻醉誘導時嘔吐,配血待用,按全身麻醉術前給葯。

手術治療

● 急性期如無開胸指征,多主張經腹切口,其優點是早期腹腔無明顯粘連,進入胸腔內的臟器易於還納入腹腔,也易於處理腹腔內臟損傷,但縫合膈肌時常顯露困難。
● 對損傷時間較久,無腹腔病變者,可經胸手術,盡量避免採用胸腹聯合切口。將進入胸腔的臟器還納入腹腔后,修補缺損。如膈缺損過大,可採用自體遊離植片或人造材料修補。
● 術后持續胃腸減壓,防止腹內壓過高。
● 積極防治肺部併發症,使受壓萎陷的肺及時復張。

危害


● 消化功能障礙、噁心、嘔吐等癥狀反覆發作,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膈肌破裂會合併或繼發併發症,如壓迫肺組織導致呼吸功能受損,消化道正常位置變化導致梗阻,甚至出現消化道壞死、出血、休克。

預后


● 膈肌破裂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膈肌裂口大小、病程長短、疝入器官類型、基礎身體狀況等。總體來說,早期、規範治療,對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預防


● 避免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