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膿腫

腎膿腫

腎膿腫是指腎實質因炎症化膿破壞而形成的膿性包囊。多由血源性感染所致,也可由尿路逆行性感染引起。病原體主要為革蘭陰性菌。主要表現為發熱、寒戰、腹痛或腰痛等。治療原則是控制感染,對症治療,必要時手術治療。膿液穿透腎包膜可形成腎周圍膿腫或尿源性敗血症,嚴重者可導致腎功能完全喪失。預后情況與發病有關,輕者療效較好,重者療效不佳。

就診科室


● 腎內科、泌尿外科

病因


● 腎膿腫多由血源性感染所致,由身體其他部位化膿性病灶的細菌經血流到達腎臟而引起。
● 也可由尿路逆行性感染引起。
● 病原體主要為革蘭陰性菌。

癥狀


● 腎膿腫主要表現為發熱、寒戰、腹痛或腰痛等。

典型癥狀

● 突然發生髮熱、寒戰,體溫可上升至39℃以上。
● 伴腹痛或腰痛、噁心、嘔吐等表現。
● 可有體重減輕。
● 其他癥狀
● ● 尿路上行感染起病時即出現尿頻、尿急、尿痛、血尿等癥狀,隨後出現全身癥狀。

檢查


● 確診腎膿腫可能會用到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體格檢查

● 患側腎區疼痛及叩壓痛。

實驗室檢查

● 血常規、尿常規檢查白細胞可顯著增多,提示有炎症反應。
● 血細菌培養陽性,是診斷本病血行性傳播的主要依據。

影像學檢查

● B超是發現膿腫的便捷方法。
● CT可顯示膿腫輪廓。
● 靜脈腎盂造影可顯示腎盞及腎盂受壓或充盈缺損,有助於診斷。

診斷


● 醫生診斷腎膿腫主要依靠病史、體格檢查、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

病史

● 新近有皮膚或呼吸道化膿性感染病史。

體格檢查

● 患側腎區疼痛及叩壓痛。

臨床表現

● 突然發生髮熱、寒戰,體溫可上升至39℃以上。
● 伴腹痛或腰痛、噁心、嘔吐等表現,可有體重減輕。
● 尿路上行感染起病時即出現尿頻、尿急、尿痛、血尿等癥狀,隨後出現全身癥狀。

實驗室檢查

● 血常規、尿常規檢查白細胞顯著增多。
● 血細菌培養常為陽性,當膿腫含有革蘭陰性菌時,尿細菌培養結果通常與膿腫分離細菌培養結果一致。

影像學檢查

● 腹部平片腎形增大。
● 靜脈腎盂造影顯示腎盞及腎盂受壓或充盈缺損。
● CT檢查表現為腎內邊界淸楚的圓形低密度區,CT值10~25Hu,增強掃描后可見厚壁強化環,即膿腫壁;環周又可見細線狀、低密度帶,即水腫區,呈“雙環征”。
● B超顯示患腎形態增大,向外隆起,內部出現低回聲區,邊界模糊不清,腎活動明顯受限,膿腫與周圍組織粘連出現腎輪廓線中斷。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發熱、寒戰、腰痛等癥狀,容易與腎膿腫混淆,這些疾病有腎周圍膿腫、急性闌尾炎、急性腎小球腎炎、尿路結石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治療原則是控制感染,對症治療,必要時手術治療。

控制感染

● 需針對病原菌的類型選擇適合的抗感染藥物。
● 喹諾酮類藥物應用範圍較廣泛。
● 青霉素類藥物:哌拉西林、頭孢哌酮、頭孢他定等。
● 氨基糖甙類抗生素:阿米卡星、妥布黴素。
● 去甲萬古黴素。

對症治療

● 應用碳酸氫鈉、枸櫞酸鉀等鹼性藥物,降低酸性尿液對膀胱的刺激。
● 鈣通道阻滯葯,如維拉帕米或鹽酸黃酮哌酯等可解除膀胱痙攣,緩解刺激癥狀。

手術治療

● 抗生素治療無效或直徑3~5厘米的膿腫應在B超引導下穿刺引流,直徑5厘米以上的膿腫應考慮切開引流。

危害


● 膿液穿透腎包膜可形成腎周圍膿腫或尿源性敗血症,嚴重者可導致腎功能完全喪失。

預后


● 腎膿腫的預后情況與發病有關,輕者療效較好,重者療效不佳。總體來說,早期、規範治療,對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預防


● 積極治療感染性疾病。
● 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避免產生抗藥菌。
● 堅持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
● 定期體檢,以便早期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