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霜露之感”。
《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鄭玄 註:“非其寒之謂,謂凄愴及怵惕,皆為感時念親也。
”后因以“霜露之感”指對父母或祖先的懷念。唐
王勃 《為原州趙長史請為亡父度人表》:“臣霜露之感,瞻彼岸而神銷;烏鳥之誠,俯寒泉而思咽。”唐
白居易 《大唐故賢妃京兆韋氏墓誌銘》:“妃先以《采蘩》之誠奉於上,故能助霜露之感,薦於
九廟。”宋
曾鞏 《中大夫尚書左丞蒲宗孟父師道贈太子少師制》:“所以稱其顯親之心,慰其霜露之感。”亦省作“霜露感”。宋
王安石 《
駕自啟聖還內》詩:“天子當懷霜露感,都人亦嘆鼓簫悲。”清
梁章鉅 《
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先疇舊德憶京塵,眷念清門下士貧。二十餘年霜露感,《
麥舟》重到 浦 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