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三放參姑娘的結果 展開
  • 在二人轉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吉劇
  • 電視劇

三放參姑娘

在二人轉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吉劇

《三放參姑娘》 - 基本概述 《三放參姑娘》吉劇的一種,是在東北人民喜聞樂見的“二人轉”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從1959年至今,吉劇共創作改編和排練演出了近二百個大、中、小劇目。 《三放參姑娘》 - 藝術特色 《三放參姑娘》在行當上,有生、旦、凈、末、丑之分。在音樂唱腔上,吉劇以二人轉的主要曲牌〔文咳咳〕、〔武咳咳〕、〔紅柳子〕、〔三節板〕、〔哭糜子〕、〔窮生調〕等為原始基調。吉劇的伴奏樂器以二人轉的板胡嗩吶為主

基本概述


《三放參姑娘》吉劇的一種,是在東北人民喜聞樂見的“二人轉”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從1959年至今,吉劇共創作改編和排練演出了近二百個大、中、小劇目。

藝術特色


《三放參姑娘》在行當上,有生、旦、凈、末、丑之分。在音樂唱腔上,吉劇以二人轉的主要曲牌〔文咳咳〕、〔武咳咳〕、〔紅柳子〕、〔三節板〕、〔哭糜子〕、〔窮生調〕等為原始基調。吉劇的伴奏樂器以二人轉的板胡、嗩吶為主,並在東北管的基礎上,創造了善於抒情的吉劇喉管,還把古箏搬進吉劇的樂隊。唱、扮、舞、說(口說)、絕(手絹兒、扇子等絕活)的基礎上,採擷其它劇種的長處,逐漸形成的。手絹功是吉劇的特長。吉劇中長水袖的甩法也吸收了二人轉的手絹和長綢子舞的技巧。

發展傳承


1980年全省形成一支300餘人組成的專業戲劇創作隊伍,戲曲理論研究空前活躍。一大批著名的戲劇演員:劉中、王青霞(吉劇)、趙秉南、王玉蓉梁小鸞毛世來(京劇)、李岱筱桂花王曼苓(評劇)等,活躍在戲曲舞台上。吉林省吉劇團在過去的保留劇目《包公賠情》、《搬窯》、《燕青賣線》基礎上,又相繼調演了《買菜賣菜》、《包公趕驢》、《三放參姑娘》,這些劇目的排練,努力追求舞蹈性和說唱性,更貼近東北民間藝術形態,增強了劇種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