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略十三篇
醫略十三篇
《醫略十三篇》為內科著作,13卷,清代蔣寶素(問齋)所撰,刊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此書即作者所撰《醫略》六淫門之單刻本,書中論述風、寒、暑、濕、燥、火及瘧、痢、霍亂、瘴氣等病證。論病多能擷取經旨及諸家(如劉完素、李杲、朱震亨等)學術經驗,分析病因、病機。其於病證治療,首列主治方,並介紹如何隨證變易方治。每門病證均能薈萃諸論,提要鉤玄,闡述類似病證之辨析,以供臨床參閱。書末附列六淫門病證常用方劑73首。
《醫略十三篇》為作者所撰《醫略》六淫門之單刻本,系將其父《椿田醫話》《王九峰醫案》兩書相互參證,再以己意闡析,編訂成書。
現存有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鎮江快志堂刻本、1936年世界書局《珍本醫書集成》鉛印本等。
蔣寶素(1795~1873),字問齋,號帝書,清代江蘇丹徒縣人,世醫蔣椿田之子。蔣氏7歲喪母,恃祖母楊氏寵愛,態意嬉遊。17歲時父突患風疾,病卧不起,因家境素貧,炊煙幾斷。寶素蟠然省悟,自悔失學。侍父病癒,乃取《素問》、《靈樞》、《難經》、《傷寒》諸書,晝夜讀之,其文義晦澀處,則求教於名醫潘曙東,歷時7年,精悟醫理。后又師事名醫王九峰,醫道益進,聲名大振。咸豐三年(1853年)寓居江北沙溝鎮。同治六年(1867年),遷居仙女鎮,有歸里志。同治12年正月,因應診返丹徒,患疾而卒,時年79歲。著有《醫略》81卷,后其稿散失數卷,僅存67卷刊世。嗣後,又選診治有驗者,輯《問齋醫案》5卷,亦刊行於世。此外尚著有《傷寒表》1卷,《證治主方》1卷,《醫林約法》1卷,均未見流傳。子3人,孫7人,半數紹承先業,以醫問世。
潘序
《醫略十三篇》,乃京口蔣君寶素手著。京口於吾吳為同里,是亦延陵一大郡會也。予自歷官台省,垂四十年,於里閈奇才異能之士,鮮所知者。向聞王九峰、蔣椿田工岐黃術,名噪一時,寶素則椿田之哲嗣,而九峰之高足弟子也,近亦有聲大江南北。生平好讀三墳,銳志於扁盧之學,其造詣之淺深高下,雖知之未悉,然能述父、師之訓,折衷於三折肱諸家之說,本經義以立言,而著為是編,則其用力於《靈樞》玉板之書,概可見矣。昔範文正有言,不為良相,當為良醫。寶素則謂為醫等於為相,以為方家之刀圭量劑,可通於宰輔之鼎鼐和調。會予方忝任保衡,乃因其同邑及門李雨人殿撰請序於予,將以徵信於時。書不云乎,若葯弗瞑眩,厥疾弗瘳。史有之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然則寶素所為比例於良相良醫之論,理或然與。雖然,予滋愧矣。爰書以質之寶素,弁諸簡端。
吳縣潘世恩撰
阮序
陰陽風雨晦明,天之六氣也。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是六氣者乃人生致疾之原也。蓋人生不能無病,治病必先賴乎醫。是醫也者,病人生死之所寄也,顧不重乎!治病者必先求之於形與神,然後求之於藏府,能求之於形神藏府,即有危險之症,亦莫不了如指掌,而得心應手矣。無如今之時醫,於人有疾,不論其輕重、虛實,概目之曰感冒風寒,飲食停蓄。不知傷寒者則惡寒,傷食者則惡食。果傷乎食,在病者自不欲食,今並能食者而亦禁之,將正氣漸虧,百病從茲而入,甚可危也。抑知人之所恃者正氣耳。使正氣充足,則百病無由而入。如正氣不足,則難言之矣。豈止於一感冒風寒、飲食停蓄不能霍然而愈已耶。以是推之,則人之正氣不能不固也明矣。即如書中所言人之各病之事甚伙,內有論伏邪一篇,誠可謂剴切詳明,無微不至,深得夫醫理,足為後世之楷模也。彼世醫其能辨之耶。縱能辨之,亦僅辨夫外感之初症,而難辨夫內伏之危症也。予素不習醫,於凡醫家之言,無不細為留意。顧方書雖多,而其議論百出不窮,悉未能細考其實,難免無誤。今因柳君賓叔見示京口蔣君寶素手著《醫略》一書。蔣君,京口人也。於吾為同里,是亦延陵一大郡會也。其言人之致疾之原,無不深求其故,已非世之為醫者所能及其萬一,而尤詳者,則莫過於《醫略》中之《關格考》、《人迎辨》兩篇。此可謂濟世之書也,可謂傳世之書也。即使扁鵲、倉公復生,亦無出乎其右矣。爰此筆以書之,是為序。
時道光二十八年二月揚州阮元撰
周序
語云:醫之為言,意也。夫人而知之矣。然世之業俞雷者,所在而有。其庸庸者無論矣。即專門名家,或拘於偏見,或泥於古方,可以偶一弋獲而未可以百發百中,誠欲得醫之意,必萬全而無害者,不數數覯。予自宣撫粵西,以四時皆夏,一雨成秋之風土,時嬰小疾,未暇延醫,間嘗就驗方以意為之,無不應手立瘥。一日與李雨人學使相過從,談次及之。雨人為言其錦鄉丹徒有蔣君寶素其人者,幼以貧而失學,比長乃究心經籍,銳志學醫,承其父椿田老人家傳,且得名醫師王九峰氏秘授。未幾而聲譽驟起,所至之處,其病若失。因其所著《醫略》一書。讀之於表裡陰陽虛實之辨,與夫心、肝、脾、肺、腎之源,直可按圖而索驥。蓋其書原本經術,參考諸家而撮其要旨,病雖萬變,理必一歸,察脈既真,斯投劑不妄。其目僅十有三篇,而方術家之能事畢矣。奚必博稱遠引,侈陳夫青囊金匱為哉。用為述其大略如此。
中州周之琦序
李序
今之所謂學問者,吾知之矣。日手一編,咿唔不輟,閱時稍久,則援筆學為文詞,雅鄭不分,朱紫變色。遇有好之者,從而稱道之,則名大噪。號召生徒,推演流派。甚則取青紫,持風氣文章經濟,彪炳一時。然而其中之為是為非,為真為偽,吾烏乎辨之哉。今欲持一民一物,以驗其讀書之是否有用,蓋莫醫若矣。醫學始於神農、黃帝,其書在未有六經之前。六經所以經世,而未始不與醫理相發明者。人身一小天地,經脈貫注,肌髓淪浹,其理日流行於兩間。道之與藝,未嘗有二,均非淺學之士所能道。然而儒術猶有幸中之時,是非可否,無所憑以發其覆。惟醫則按脈切理,投劑立效,輕則為離合,重則為死生。士大夫不能博施濟眾,其可以隨分自盡,以展其有用之學者。儒固不知醫也。吾友蔣子寶素,年甫志學,即學醫務精其業,多讀書以養其原,其診脈也洞見癥結,言足以顯其情,沉痾痼疾,應手若失。余不知醫理,但觀其效,以為邑有蔣子,一邑之厚幸也。比又見所著《醫略》,原本家學,闡發師傳,證以六經,參以各說,食古而化,因時制宜。然後知其用心之摯,非儒者剽竊所可同,出而問世,是非真偽,必有能辨之者。是書既傳,庶乎醫學之不墜,而人皆有生理矣。蔣子體贏瘠,若不任事,而風度颯爽,神明殊勝,知其有異人者。比年患怔忡,蓋思慮過甚所致。余深願其慎自珍重,益廣其業,令天下得見全書。雖不能爭相延請,而緣其立說以為準則,由是伸躄起廢,各為全人。是則蔣子所加惠者,固不獨一邑之人已也。
道光辛五歲杪同里愚弟李承霖序
卓序
予素不知醫,亦不信醫。非固也,誠以醫之為道,貴能觀虛實,辨陰陽,其理甚微,其效甚捷。譬諸水然,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醫可以活人,亦可以戕人。然水猶載舟之力居多,而醫則戕人之勢常勝,故不敢知而亦未嘗輕信也。丹徒蔣君寶素,幼極貧,年十四始識字,述乃翁椿田老人家學,並從里中良醫王九峰游,盡得其傳。不數年而聲華藉甚,遠近爭迎者紛至沓來,不啻和緩之往還於秦晉也。於是本之經術,邃於方劑,自《素問》紫書,旁及仲景、東垣諸名家,芟其蕪雜,薈其精英,著《醫略十三篇》。及門李雨人殿撰攜之京邸,導其意問序於予。取而觀之,覺理之微者無弗顯,效之捷者益其神。凡君、臣、佐、使、表、里、寒、熱諸大端,舉其粗略,而他本之詳,都不外是。將吾意所解而口不能宣者,亦莫不能瞭然在目。術家脫皆由是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庶乎其易知易能而亦可以深信無疑也夫。是為序。
成都卓秉恬撰
醫略序意
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疾病所傷者,形與神也。形與神俱則生,形與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反,故聖人重之。神農著《本草》,黃帝著《內經》,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世異時移,因機動變,使各得其所,不致夭殃。然非明哲,孰能究其文,通其意,以應萬病。幾千年來,得其要領者,越人設問難,仲景述傷寒而已。甚矣哉,天下疾病若彼其蕃變也。明哲如此其難得也。以天下疾病之蕃變,而求不世出之明哲,此慎疾者之所共憂也。即使明哲生於當時,無能親身戶治天下之病,即使身親其役,又烏能使天下之人盡知明哲之為明哲也。嗟乎!古今之遠,歲月之長,海宇之廣,疾病之多,俗情之謬,藥石無知,生死難明,藏府不能言,扁鵲、仲景不可復生也。素甚懼焉,乃因家君醫話,業師醫案,著《醫略》八十一卷,先刻六淫門十三卷以問世,幸天下明哲,惠而教我。
時道光二十年庚子冬至日 鎮江蔣寶素自序於快志堂
卷一 真中風第一
卷二 類中風第二
卷三 傷寒第三
卷四 暑證第四
卷五 濕證第五
卷六 燥證第六
卷七 火證第七
卷八 伏邪第八
卷九 痎瘧第九
卷十 痢疾
卷十一 霍亂第十一
卷十二 沙蜮第十二
卷十三 瘴氣第十三
醫略論列方
附刻關格考
附刻人迎辨
跋
《醫略十三篇》系蔣氏《醫略》稿先刻之“六淫門”13卷,卷末附刻《關格考》、《人迎辨》兩篇,並附方1卷。全書以《椿田醫話》、《王九峰醫案》兩書相互參證,並附輯歷代有關史料文獻為佐證,結合蔣氏經驗發揮而成。篇后選方,博而不雜,詳而有要,於六淫門致病的證治剖析,頗多新意,對風、寒、暑、濕、燥、火及瘧、痢、霍亂、瘴氣等的辨證治療逐一陳述,並附醫案。
蔣氏認為火邪並在君相一火,且應分虛實,推崇景岳陽虛之火及吳又可伏邪致病的觀點。書中論伏邪溫疫,從六經辨治,提出“蓋天時人事而失其宜,疫癘乃作”,列舉十餘方治。全書涉及醫籍經書廣泛,論述比較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