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遷徙

民族大遷徙

公元376~568年,散居羅馬帝國境外的以西歐民族為主的諸外族部落大舉強行移居帝國境內,並各自建立國家的歷史過程。民族大遷徙的原因是西歐諸民族的原始公社制解體,部落顯貴、軍事首領及親兵渴望向外掠奪新的土地和財富;人口自然增長對生產力形成壓力,為了發展畜牧經濟,一般西歐民族不得不向外地遷徙。古典奴隸制的危機和帝國的衰落,無力抵禦外族入侵,因而使西歐民族的武裝遷徙深入帝國腹地。直接推動民族大遷徙的導火線是375年匈人對西歐民族的一支東哥特人的侵襲。

背景


民族大遷徙(Tribes,great migrations)是指公元376~568年,散居羅馬帝國境外的以西歐民族為主的諸外族部落大舉強行移居帝國境內,並各自建立國家的歷史過程。另有西班牙、葡萄牙人大規模遷徙美洲,歐洲人遷徙美國也可被稱為近代的民族大遷徙。

經過


路線圖
路線圖
376年春,西歐民族的另一支西哥特人遭到匈人襲擊,他們得到羅馬皇帝的恩准,以“同盟者”身份,渡過多瑙河,移居巴爾幹半島北部的色雷斯,是為民族大遷徙的開始。次年,西哥特人因不堪羅馬官吏的壓迫,起義反抗。378年8月,亞得里亞堡一戰,匈人聯合西哥特人使羅馬軍隊慘敗,皇帝瓦林斯陣亡。繼位的狄奧多西一世被迫讓步,准許西哥特人定居巴爾幹半島。39 5年狄奧多西一世死,羅馬帝國分裂;西哥特人在阿拉里克(395~410在位)統率下重起反抗,南下希臘,西進義大利。410年8月24日晚聯合匈人攻陷羅馬。為了佔領羅馬帝國的糧倉西西里和北非,阿拉里克於27日離開羅馬南下,不久中途死去。西哥特人和匈奴人遂回師北上,越過阿爾卑斯山,進佔高盧西南部。418年以圖魯斯為中心建立西哥特王國。繼西哥特人之後湧入羅馬帝國的是西歐民族的蘇維匯人、汪達爾人和非西歐民族的匈人和阿蘭人。406年底,他們在美因茨越過萊茵河,經高盧,於409年秋進入西班牙。西哥特人侵入西班牙后,蘇維匯人被迫退居伊比利亞半島西北角,建立蘇維匯王國;汪達爾人和阿蘭人則由蓋塞里克(428~477在位)率領,聯合部分匈人於429年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非。439年攻陷迦太基,建立汪達爾 -阿蘭王國。隨後,汪達爾人又征服西西里西部、科西嘉島、撒丁島和巴利阿利群島。455年,攻陷羅馬城,大肆焚掠,全城文物毀壞殆盡。毀滅文化的“汪達爾主義”由此而得名。
緊接著越過萊茵河湧入羅馬帝國的是西歐民族中的勃艮第人和法蘭克人。5世紀初,佔據高盧。451年,曾協助羅馬人和西哥特人擊退匈人的首領(國王)阿提拉的進犯。約457年,勃艮第人在高盧東南部建立勃艮第王國,定都里昂。486年法蘭克人在克洛維(481~511在位)統率下,聯合匈人在蘇瓦松擊敗羅馬軍隊,佔據高盧北部,建立法蘭克王國。5世紀中期,匈人在阿提拉率領下,橫掃歐洲直達萊茵河,給沒落的羅馬帝國以沉重打擊。6世紀起,法蘭克王國西南逐西哥特(507),東南並勃艮第(534),奄有高盧全境,逐漸成為西歐早期諸王國中力量最強的國家。
繼勃艮第人、法蘭克人之後,5世紀中葉,西歐民族中的盎格魯-撒克遜等各部落在匈人的強大壓力下橫渡北海進入不列顛。在粉碎當地凱爾特人的頑強抵抗后,佔據該島的東部和南部,建立許多小王國。7世紀初,合併為7個王國。

結果


至此,西羅馬帝國日耳曼人紛紛湧入和奴隸、隸農起義的聯合打擊下,已名存實亡。476年禁衛軍將領西歐人奧多亞克(476-493在位)廢西羅馬末帝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遂亡。488年,東哥特人在狄奧多里克(493-526在位)的率領下聯合匈人大舉入侵義大利。493年,狄奧多里克誘殺奧多亞克,征服義大利,建立東哥特王國,定都拉文納。
最後移居羅馬帝國的西歐民族是倫巴德人。568年,住在潘諾尼亞的倫巴第人在阿爾博因(約565-572在位)統率下,聯合匈人打敗拜占庭,佔領北部義大利,建立倫巴德王國,建都拉文納,是為民族大遷徙的終結。

影響


歷時約2個世紀的西歐民族大遷徙,在當地奴隸、隸農起義的支持下,摧毀了羅馬奴隸制帝國,建立了西歐諸封建王國的雛形。這些日耳曼王國雖各具特點,但在本身原始公社制解體和國家產生的過程中,由於受到羅馬帝國生產力的影響,使西歐民族封建制度的萌芽與帝國晚期所發生的奴隸制解體及封建制因素的萌芽結合起來,結果都先後確立起新的封建制度,其中以力量最強、存在最久的法蘭克王國最為典型。民族大遷徙的結果導致了西歐古典奴隸制的滅亡和西歐封建社會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