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釗

原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李釗(1911——1987),原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11年11月生於江蘇常州金壇西崗鎮李巷村。

少年志士


1911年11月,李釗出生在金壇西崗鎮李巷村,父親希望他要靠自己奮鬥,故取名勉之,后改李釗,也是勉勵之意。李釗在讀書時期,喜愛廣交朋友,善於敘事論是,“九·一八”事變后,在無錫縣中讀書的他,被選為學生自治會長,參加學生罷課,並作為學生代表,向南京國民政府請願,要求北上抗日。初中畢業后,返回故里,在西崗下新河小學任教。不到一年,適逢省地政局招收免費學生,又考取測量學校,結業后被分配在省地政局下屬的測量總隊,常年奔波於長江南北。

參與抗日


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日軍大舉向我內地侵犯,中華民族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李釗等一批熱血青年在共產黨的影響下,返回江南,尋求救國之路。年底,回到金壇境內的建昌圩時,正遇蔣鐵如在宣傳抗日,他便留在這天荒湖的小島上。未久,李釗離開建昌,回到老家李巷村,暫以教學為業,積極宣傳抗日道理。
1938年,金壇至薛埠一帶均有日寇駐紮,2月20日,駐紮朱林鎮的兩名日軍士兵到賀家村姦淫搶掠,被憤怒的群眾抓獲,砍掉腦袋懸掛旗杆上示眾。數日後,日寇傾巢出動報復,兵分三路向西崗一帶掃蕩,血洗13個村莊,李巷村也是個重災村。李釗目睹慘狀,按捺不住,動員西城村開明紳士李維舟組織募捐,聯合自救,賑濟受害群眾,解決了當務之急。

敵後游擊


1938年6月,得知新四軍已到茅山地區,李釗約人一道拜訪了陳毅司令員。一席談話,使他茅塞頓開,懂得了不少的革命道理。7月,李釗秘密入黨。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李釗被派回家鄉與早前在社頭開展工作的許瑞生、萬海鰲發動和組織群眾,開展抗日鬥爭。三人經過考慮,決定先爭取社頭萬塔鄉紳士錢震宇一道抗日,因為他任過國民黨鄉長,正義感強,在當地群眾中頗有威望。經多次拜訪交談,錢震宇接受了與我黨合作的動議,還先後聯絡到10餘名愛國青年,商定組織抗日機構。不久,便在萬塔鄉產生了金壇西南區抗敵自衛委員會,錢震宇為主任,李釗為副主任,分管軍事、組織武裝。李釗將在新四軍學習班學得的道理,廣為宣傳,當地群眾稱他為“鐵嘴”,講抗日的道理,死人也會說活過來。他們很快動員了一批青年參加抗日隊伍,並募捐到三支槍,其中一支打不響,被稱作“兩支半槍起家”。經過一段時間努力,人和槍逐漸多了起來。陳毅司令員得知后,非常高興,派人前來鼓勵幫助,還將繳獲的10餘支步槍送來。不久,便正式編組成西南遊擊抗日大隊,進行破壞敵人道路、橋樑、電話線等鬥爭。1939年2月,獲悉日軍一個小隊15人由下新河去壁橋掃蕩,他們便在敵人歸途的九里灣渡口進行埋伏,當敵人返回登上渡船時,突然向敵人開火,打了個措手不及,當場擊斃五名,俘虜一名傷員。這一仗,不僅振奮了群眾的抗日情緒,也震懾了當地的敵偽。

壯大力量


有一次,他們清剿一股土匪時,將抓到的幾十人殺了。此事被陳毅司令員知道后,將李釗他們叫去,批評他們缺乏政策頭腦,指出土匪成員大多出身貧寒,為了生活所逼,應該爭取他們。如果抓到就殺,他們知道死路一條,以後就只會死拼到底了。李釗牢記在心,更加重視團結抗日,作好統一戰線工作,爭取一切可以合作的人。1939年春,金壇縣長涌地區著名愛國人士諸葛慎(曾任過國民黨鎮江縣政府教育科長)找到李釗,表示願意抗日。李釗引見他去見了陳毅,並遵照指示,給諸葛慎10支槍,讓他回長涌地區籌建七鄉聯防自衛團,發展抗日人民武裝。1939年3月,新四軍為了加強金壇西北區抗日游擊隊的政治工作和黨的領導,決定將西北支隊與西南遊擊大隊合併,編為金壇抗日游擊縱隊,吳甲寅為司令,宋春苑為副司令,李釗為政治部主任。1939年6月,李釗被調往新四軍一支隊部任服務團長,不久,又作為金溧地區的黨代表,隨陳毅司令員一道去皖南軍部,參加全軍第一次黨代表大會。會後,留軍部教導九隊學習四個月。

平叛反特


結業后,李釗仍被派回金壇西南地區,恢復抗委活動,籌建金溧邊工委,后改為溧陽縣委,李釗任副書記兼軍事部長,著手建立第二西南抗日游擊大隊。此時,大隊長朱者赤在他人策動下,帶領已編為四團的特務隊脫離團隊,企圖另謀投靠。四團長鍾國楚找到李釗商量要去追回。李釗在這支隊伍中有極高的威望和權威,他不帶一兵一卒,隻身追趕這支隊伍,朱者赤見李釗追到時,當即跪倒在地,表示認錯。李釗將這支隊伍完整地帶回,交給四團。
1940年春,上級命李釗率分隊去長涌地區,與諸葛慎的聯防自衛團合編為金壇人民抗日自衛團,諸葛慎任團長,李釗為副團長。金壇人民抗日自衛團主要戰鬥在長盪湖東,有時也到湖西活動,動員愛國青年參軍,打擊頑偽勢力。國民黨四十師派往西崗、唐王地區的特務營長李明假裝與新四軍合作抗日,暗地裡對我進行暗殺破壞活動。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責成溧陽縣委將其拔掉,我部派林心平以文化教員身份打入該部內應。李釗、錢震宇與林心平周密安排,採取裡應外合,一舉繳獲特務連全部槍械,錢震宇守候在羅村抓獲李明,第二天在東崗公審將其槍決。

力戰蘇南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后,為堅決粉碎頑固派反共陰謀,加強對日鬥爭領導,奉上級指示,在儒林鎮的湯糰村召開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了丹、金、武、溧、宜五縣聯合政府,諸葛慎任縣長,李釗為副縣長兼軍事科長,不久,新四軍整編組建六師十六旅,金壇人民抗日自衛團與新三團合編為47團。5月,47團活動到丹金武地區,在楊庄突然被敵軍包圍,由於河道縱橫,難以突圍,傷亡10餘人,主任周樂生犧牲,李釗同志率部泅渡,突出重圍。當月,蘇皖區黨委決定在溧武路南、路北各建立行政公署和保安司令部,李釗調任路南第六行署保安司令部參謀長。到任當天,就奉命率地方武裝配合主力,參加譚震林師長親自組織指揮的黃金山戰鬥。四天,三戰三捷,徹底擊退頑軍40師的進犯和挑釁,扭轉了皖南事變后蘇南地區的危難局面。
10月,蘇皖區黨委又決定將溧武南北兩個保安司令部合併為蘇南保安司令部,亦稱茅山保安司令部,李釗被任命為政治部主任。11月塘馬事件發生,李釗率原第六保安部所屬部下在戴巷防禦敵人。此戰,斃傷日偽軍500餘人,挫敗了敵人妄想消滅我蘇皖黨政機關的企圖。
塘馬戰鬥后,我蘇皖區黨政轉移,敵人造謠,群情低落。李釗和軍部領導分析了形勢,一致認為應打一次勝仗,以擴大我軍的影響,擊破謠言。他們決定攻打社頭鎮日偽據點,但我軍兵力不多,僅兩個多連加游擊小分隊,必須速戰速決。在李釗的統一指揮下,天黑時首先攻取社頭鎮,連夜又端掉六個日偽據點,共殲敵百餘人,繳獲槍支70餘支,生俘偽保安團長徐金斗、偽警蔡局長李瑞方及偽鎮長等,這一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軍心、民心。

光榮歲月


社頭—戰後,李釗便率隊去溧武路北,蘇南保安司令部,積極幫助各縣發展游擊戰爭,建立和鞏固地方政權,配合主力粉碎敵人的“清鄉”、“掃蕩”。1943年3月,蘇南保安司令部拆銷,李釗調任蘇南財經辦事處副主任,不久又調回16旅部,隨江渭清政委一道行動。
1943年4月,兩溧反頑戰鬥勝利,李釗隨16旅轉移到橫山地區。5月,調任江、當、溧三縣行政委會副主任。10月三縣改建橫山縣,李釗任縣委書記兼縣長,在此期間,身經百戰,直到抗戰勝利后北撤。
解放后,李釗在南京工作,曾任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終年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