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快板
陝西省的傳統說唱藝術
陝西快板是陝西省的傳統說唱藝術,屬於伴以竹板或鼓點等有節奏的語言表達曲藝的形式。民問俗稱“諞於板”、“練子嘴”。有些地方,還叫“快板詩”、“快板書”,表演方式是按節奏打板表奏,但中間可以加“解說”或散文體“道白”。
2021年5月24日,陝西省申報的陝西快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快板多為七字句,五字句較少。七字句都得押韻,一二旬入轍押韻,其中二、四、六、八句等雙句均要合韻,但三、五、七等句,可以協韻。有時,四個整句押韻,從第五句起可以另押韻。快板押韻之風俗,源於古代詩體和戲文,聽起來合轍合韻,自然優美,詞句語言獨特,在最後一字的拖音上,不翹口,字正腔圓,入耳中聽。
如謝茂恭的《國民黨抓壯丁》中:“國民黨,太橫行,軍麥、大糧、帶壯丁,保警隊,特務兵,查戶口,抓煙燈,事如牛毛說不清。”但有些快板也有十字句格式的,十字句既可用作農村的“勸善詞”,又可說快板,在打竹板節奏上,形成“三三四”字句相連,“三三四”句式要以詞嵌入,不能割斷句式。
如謝茂恭的《咱陝西窮百姓的一段災難》中:“有民國十八年春雨短欠,人無糧馬無草麥根旱乾,老一軍公糧重日有千萬,出不起哭爹娘也是枉然。……男子漢賣婆娘二斤米面,恩愛的好夫妻不能團圓,莊稼漢把農器各樣賣遍,把婦女用汽車載出潼關。”又如眉縣竇天順搜集的《荒年歌》也是十字句,其中如:“這劫中病死人無法計算,各村有絕門戶斷了根源,把野草和樹皮油渣當飯,又有那人吃人太得慘然”。
王老九(1894~1969),原名王建祿,男,陝西省臨潼縣人。著名農民詩人,以快板詩鳴世。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出版有《王老九詩選》(通俗讀物出版社,1954年)、《東方飛起一巨龍》(東風文藝出版社,1859年)等。其《進西安》、《除了肚裡大疙瘩》、《關中惡霸秦頌臣》等在農民中廣為流傳。
謝茂恭(1906~1971),三原縣魯橋鎮南權村人。幼年失去雙親,靠拉長工度日,后以編說快板謀生。全國解放后,任西北曲藝改進協會執行委員。1951年10月,進京列席全第七國政協一屆三次會議,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曾三次赴朝鮮前線慰問,“文革”中慘遭迫害,1971年秋含冤而死,終年66歲。謝茂恭終生編講了數百件快板,在民間廣為流傳。著名者有《說土改》、《老謝見了毛主席》、《秀女結婚》、《根保服役》、《福娃賣牛》等,出版刊行全國。
陝西快板的題材廣泛,表演形式敲板說表,群眾喜聞樂見,民間快板藝人村村皆有。從民國至今,被各地選送參加省、地區表演快板,或以自編自演由一地說表到各地以至全國者,有名的如臨潼縣農民快板詩人王老九,一生自編自說快板詩一百餘篇,出版有《王老九詩選》,發行至國內外;三原縣的謝茂恭,自編自說幾十年,建國初曾赴朝鮮為中朝戰士演出;大荔縣的孫伯潤、西安市的劉文龍、高陵縣的俱志義、張誠等人,都有名作在報刊上發表,未發表的都流傳於民間。王老九、謝茂恭是快板藝人中有代表性的名人。
2021年6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