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陽洞
位於江西省新余市的景點
洪陽洞,又名嚴嵩洞、狐仙洞,位於仙女湖鈐陽湖景區西北部袁嶺第三峰南麓,西望昌山廟,南瞰鈐陽湖,因其深邃奇巧的石灰岩溶洞而享有古今勝跡的美名。
洪陽洞
據民國29年《分宜縣誌》載:洞內"有石室十七,石穴七十二",綿延十餘里,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高大寬敞,西段幽暗深邃。洞內怪石壁立,鍾乳嶙峋,琳琅滿目,儀態萬千。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守道鄔鳴雷順著洞口的山勢建造三間亭屋,重塑葛洪、婁陽兩仙真像,屋上懸匾,題寫"洪陽古洞天"洞名。洞口之後的洞門,東向離地40尺高,始感幽暗,每間各有小門,可次第而入。舊有遊人進到第72間時,聽見昌山渡傳來的篙聲。洞中有水,春溢冬涸,雲霞氤氳。內有穴通頂,仰見天日。俗云:"天心又有石燕至,春或能飛翔。"
各洞特點各異。首洞就是可容百人的石室,其中原本立有葛洪、婁陽二仙塑像。仰面石壁上橫鐫"洪陽古洞天"五個大字,古樸蒼勁,氣韻雄健。"洪陽古洞天"字壁上有石榻,榻上可仰撫雲崖。雲崖的對面有塊題詩石,刻有歷代詩文。從題詩石下來就是志游石。字壁與志游石下方,是洪陽洞的標誌性景觀--丹灶、丹池。據說這是葛洪、婁陽煉丹用過的灶、池,如果將手伸向其上,尚可感受到一股升騰的熱氣,相傳這是當年煉丹的餘熱。此外,洞的右側還有塊呈弧狀向左低垂的象鼻、虎爪。
二洞地勢漸低,中間是頂天立地的乾坤一柱峰,亦稱擎天柱。柱左是懸碧、雲岩、斗光、五雲岩等石;柱石為孕雲石、題名石、豐鍾石、觀音石四景。孕雲石孕育的雲霧,飄浮不定,纏綿於柱的左右。三洞寬廣綿長,石若雲流;中上部並列壺裡乾坤、別是一天(亦稱別是洞天)兩景;右為瀑布飛瀉、玉筍峰立;左為流雲托月(又名月窟)、空心石磨。四洞中立一柱,名為大龍柱峰,它比二洞的乾坤一柱峰稍為彎曲。四洞中還有石僧、雲石、壽星、棲鳳、蹲獅、嘯虎、觀音石、童子石、土地石、石香爐等景。四洞的特點是四角有景,別有風味,分別是觀音石、雲石、石香爐、嘯虎石。五洞上懸雪崖、雲窩、石磬,與煙光相掩映;中列銀峰、石牆、北土;下布南田、石螺、石蟹。
洪陽洞自五洞之後,便分為東西兩段。從東段來看,東六洞中置一柄高張的仙傘,傘右壁孔幽深微亮,名曰石竇;傘左為雲海懸鐘。鍾左峭壁陡立,帶岩直豎,彷彿八幅羅裙,是名帶岩八幅羅裙。下有一泓井泉,清澈可愛。東七洞上有雲波盤涌、石崖空垂(即小石崖)、覆崖半壁三景鼎耀;下為鹽翁與醉仙,默然相對於雪白的鹽池兩旁。千古興衰,萬物生滅,似乎都在他們的無言之中。東八洞霞燦雲流,直垂而下的石簾與方廣平夷的題詩石爭奇競勢。東九洞則是通天獨步天下,一線陽光透下,給這裡灑下幾許溫暖。下面的眾多小石猶如引頸相望的雞群,眾星捧月般地環繞著灑下陽光與溫暖的通天竅。東十洞在懸崖墜石的掩映下,立著一塊屏幕般的題名石,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遊人題名其上!而洞左下方的馬岡,宛如一匹過河的駿馬,半掩其體;洞右的石釜,形神兼備,傳說為仙人烹煮之器。
再看洪陽洞西段。西六洞雲浮天際(浮天石),雲庵隱現。右側的石鼓叩之欲鳴,鼓下蓮房,歷歷可數,妙不可言;左側為裙褶石。洞底瓊峰玉穴,互為陰陽。西七洞左有帆檣高掛,舟船急進;右為石燕紛飛,犬牙交錯;右下方是四根石笏,端平聳列。西八洞左置龍門,右豎大石門,下蹲石麟,似有"麟游洲渚,倒影乎漢水澄泓"之趣!西九洞上為椏崖(一稱柳岩)共玉筍並列;中有雪岸與冰崖(又名消水洞)遙峙;下面是石龜、玉山,那石龜的頭伸向玉山,似有征服之意。西十洞的渾天儀石,壁光瑩凈,橫貫兩端,像長虹一樣弧狀拱起,呈曲線之美;渾天儀之下的左壁有鶴岩,三隻姿態各異的石鶴,或昂首向上,或平視前方,或回頭凝望,充滿了天然的野趣。西十一洞天線弧懸(一線天),翠屏疊嶂,左枕卧龍,右為波濤起伏的浪紋石,右下角聳立著大塊乳石岩。最後是西十二洞,洞中偏左是玉漿、滴漏、霞紋三景鼎秀,其中的霞紋石紅紫輝映,韻味無窮,左下方跪著石牛,右下方同是注視石牛的石彘、石犬。
此外,洪陽洞東側還有小洪陽洞,寬敞可容百人,內有玉倉、石閣、石磨之類的景觀,已與洪陽洞連通。洪陽洞之上百餘米,又有一洞,內中天地,尚待探索和開發。
洪陽洞洞口還存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984年5月4日它被列入新余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文物旅遊勝地。現在,洪陽洞內道路井然,燈火通明,遊人如織,成為仙女湖的一個重要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