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

三從

中國古代女子的生活行為規範未嫁人之前必須遵從父親的安排,嫁人之後服從丈夫的意願,丈夫死後聽從長子的意思。“三從”指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

解釋


指“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
舊禮教認為婦女應該做到 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出處


《儀禮·喪服》:“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禮記·郊特牲》:“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
漢·班固《白虎通·爵》:“婦人無爵何?陰卑無外事,是以有三從之義。”
宋·范成大《故太夫人章氏輓詞》:“孝敬三從謹,哀榮五福全。”
清·俞樾《茶香室三鈔·女人三護》:“按儒書所謂三從,佛書謂之三護。”
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景寧寺》:“椿(楊椿)弟慎,冀州刺史;慎弟津,司空,並立性寬雅,貴義輕財。四世同居,一門三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