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游泳

馬拉松游泳

馬拉松游泳(Marathon Swimming),是一項在公開水域進行並且距離超過10公里的游泳比賽。 

該項目首次在2000年國際泳聯單獨設立的公開水域游泳世界錦標賽上出現。2008年,馬拉松游泳首次在奧運會中亮相。 

馬拉松游泳項目的最高組織機構為國際游泳聯合會,成立於1908年,總部設在瑞士洛桑。中國的馬拉松游泳項目的最高組織機構為中國游泳協會,成立於1959年,總部設在中國北京。

項目歷史


2000年,10公里馬拉松游泳比賽首次出現在國際泳聯單獨設立的公開水域游泳世界錦標賽上。
2001年,10公里馬拉松游泳比賽出現在福岡國際泳聯世界游泳錦標賽上。
2005年10月27日,國際奧委會在瑞士洛桑舉行執委會會議,正式決定將男、女10公里公開水域游泳項目增設為北京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2008年8月20日和21日,10公里馬拉松游泳比賽在北京奧運會上首次亮相。
2012年倫敦奧運會,馬拉松游泳被歸為游泳分項下的兩個項目。
2016年裡約奧運會,馬拉松游泳被歸為水上運動項目的一個獨立分項。

硬體要求


比賽場地
賽道必須獲得FINA的批准。賽道必須設置於海流或潮流較小的淡水水域或鹹水水域。由相應的當地健康與安全當局開具關於場地使用的適合性的證明材料。一般來說,證明材料中需包含與水質純度以及其它物理安全有關的內容。賽道游泳水域水深至少1.4米,必須標明賽道中所有彎道/變更。明確標有彎道裁判員標記的船隻或平台必須設置在賽道的所有變更處,不能阻礙游泳選手看見彎道。所有彎道裝置和彎道裁判船隻/平台必須牢牢固定,以免其受到潮汐、風力和其它移動物體的影響。最終進入終點線位置須用醒目顏色明確標記。必須明確標記終點線前沿垂直面。

比賽規則


所有馬拉松游泳比賽均為自由泳項目,賽程為10公里,採用決賽賽制。參賽選手必須滿14周歲。
在過程中,選手可池底站立,但不可在水中行走或跳躍。游泳選手不得使用或穿戴有助於增強其速度、耐力或浮力的任何設備。但可佩戴護目鏡、最多兩個泳帽以及鼻夾和耳塞。游泳選手可使用油脂或其他類似身體塗抹物,但前提是裁判認為此類物質不會過量。所有游泳選手必須在其上背和手臂上,用防水油墨清楚標示其比賽號碼。
第一名的選手游過終點后,後面的選手一般在30分鐘以內獲得有效成績。在規定時間內未完成比賽的選手將被要求離開比賽水域,但裁判員可允許超出比賽時間限制的選手繼續完成比賽,但不可獲得任何得分或獎項。
在比賽過程中,若游泳選手被判紅牌,裁判員須立即宣布該處罰,並要求該選手立即離開比賽水域。

重要賽事


奧運會馬拉松游泳比賽
奧運會馬拉松游泳比賽共設2枚金牌,男女各1枚。賽程男女均為10公里,採用決賽賽制。參賽運動員男女各25名,通過世錦賽、預選賽等選出。
亞沙會馬拉松游泳比賽
亞洲沙灘運動會馬拉松游泳比賽,共設2枚金牌,男女各1枚,賽程為10公里。
全國馬拉松游泳冠軍賽
全國馬拉松游泳冠軍賽,每年舉辦一次,賽程為10公里,設有男、女個人賽和團體賽,共計4枚金牌。

組織機構


國際游泳聯合會
國際游泳聯合會(International Swimming Federation,FINA),簡稱國際泳聯,成立於1908年,是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總會成員,總部設在瑞士洛桑。
亞洲游泳聯合會
亞洲游泳聯合會,成立於1978年,是亞洲單項運動組織,總部設在孟加拉國達卡。主要機構有代表大會和執行委員會。
中國游泳協會
中國游泳協會,成立於1956年,總部設在北京,是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單位會員。下設教練、科研、裁判、少兒訓練指導、長距離游泳、老年人游泳、冬泳和救生等專項委員會。

代表人物


馬爾滕·范德韋登,荷蘭游泳運動員。2008年,獲北京奧運會男子10公里馬拉松游泳冠軍,成為奧運會歷史上首個男子馬拉松游泳冠軍。
拉里莎·伊利琴科,俄羅斯游泳運動員。2008年,獲北京奧運會女子10公里馬拉松游泳冠軍,成為奧運會歷史上首個女子馬拉松游泳冠軍。
辛鑫,中國游泳運動員。2016年,獲里約奧運會女子10公里馬拉松游泳第四名,創造中國女子選手在該奧運會項目上的最佳戰績。
祖立軍,中國游泳運動員。2016年,獲里約奧運會男子10公里馬拉松游泳第四名,創造中國男子選手在該奧運會項目上的最佳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