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黏膜下肌瘤

子宮黏膜下肌瘤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子宮黏膜下肌瘤是突向子宮腔內生長的子宮肌瘤。多見於30~50歲的婦女。病因不明。可能與女性激素相關,有部分子宮肌瘤存在細胞遺傳性的異常。臨床表現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黏膜下肌瘤伴有壞死或感染時,可有不規則陰道流血或血樣膿性排液。較大的黏膜下肌瘤可脫出於陰道外。黏膜下肌瘤可引起宮腔變形導致不孕或流產。無癥狀可暫不治療。如有月經過多致繼發貧血,藥物治療無效,嚴重腹痛,肌瘤變性需手術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可因月經過多導致貧血,出現乏力、心悸等癥狀,還可以影響受精卵著床,導致不孕或早期流產。無惡變者經手術治療可治癒。

就診科室


● 婦產科

病因


● 子宮黏膜下肌瘤確切病因尚未明了。
● 子宮瘤好發於生育期,絕經后萎縮,提示可能與女性性激素有關。
● 細胞遺傳學研究顯示25%~50%子宮肌瘤存在細胞遺傳學的異常。

癥狀


● 子宮黏膜下肌瘤的常見表現為:月經改變、白帶增多、腹痛、不孕或流產。
● 月經改變
● ● 表現為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長期經量增多可導致貧血,出現乏力、心悸等癥狀。
● 白帶增多
● ● 如繼發感染,可為大量膿性白帶,如有潰爛、壞死、出血時,可有血性或膿血性、伴有惡臭的陰道流液。
● 腹痛
● ● 子宮黏膜下肌瘤由宮腔向外排出時可引起腹痛。
● 不孕或流產

檢查


● 根據者的病史、婦科檢查可初診,並結合輔助檢查以確診。
● 婦科檢查。
● ● 體檢多無明顯異常,較大的黏膜下肌瘤可脫出於陰道外,患者可自覺陰道脫出腫物。
● B超
● ● B超是診斷子宮黏膜下肌瘤的重要方法。
● 宮腔鏡檢查
● ● 可直接觀察宮腔形態,肌瘤外觀及蒂部位置,同時還可進行治療。

診斷


● 根據者的病史、婦科檢查,並結合輔助檢查以確診。
● 生育年齡女性有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白帶增多、腹痛等表現。
● 婦科檢查有時可在宮頸口或陰道口見到脫出的腫物,粉紅色,表面光滑,宮頸外口邊緣清楚,
● B超檢查發現宮腔內有肌瘤回聲。
● 宮腔鏡檢查見宮腔內肌瘤突出。

鑒別診斷


● 子宮黏膜下肌瘤與子宮內膜癌、宮頸癌等有著相似的臨床表現,因此出現月經異常等不適時,需要及時就診,全面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治療


● 子宮黏膜下肌瘤無癥狀者一般無需治療,如出現癥狀可考慮進一步治療。主要靠手術治療,部分患者可採用藥物治療。

手術治療

● 月經過多致繼發貧血,藥物治療無效,嚴重腹痛,肌瘤變性需手術治療。
● 可在宮腔鏡下切除肌瘤,突入陰道內的黏膜下肌瘤可以經陰道摘除。
● 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子宮肌瘤過大繼發嚴重貧血或者疑似有惡變的患者需行子宮切除術。

藥物治療

● 癥狀輕、近絕經年齡或全身情況不宜手術者可採用藥物治療。

其他治療

● 包括子宮動脈栓塞術、高能聚焦超聲、子宮內膜切除術等,為非主流治療方法,主要適用於不能耐受或不願手術者。

危害


● 子宮黏膜下肌瘤可出現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白帶增多、腹痛等,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 可導致不孕,對患者本人及家庭帶來巨大心理壓力,治療上帶來較大經濟壓力。

預后


● 子宮黏膜下肌瘤是良性腫瘤,但肌瘤切除術后存在殘留或複發可能。藥物治療不能長期使用,停葯后存在繼續長大的可能。

預防


● 子宮黏膜下肌瘤病因不清,其組織學發生複雜,預防作用有限。
● 合理膳食和定期鍛煉,低脂低糖飲食,無特殊情況,不額外使用雌激素。
● 定期婦科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