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鄉

寧夏同心縣興隆鄉

興隆鄉位於同心縣西南部,原屬海原縣轄區。屬揚黃灌區,山川並存。與同心縣城隔河相望,海同公路、福銀高速公路貫穿全鄉。全鄉轄7個行政村。盛產玉米、小麥、油料。2007年主要奮鬥目標:實現社會總產值1.05億元,人均收入2100元。鄉政府駐李堡村。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興隆鄉人口數為11010人。

基本介紹


經濟發展
隨著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進一步深入,為山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鄉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大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力度,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提高經濟效益為著力點,大力培育發展種草養畜主導產業。牢牢抓住從全鄉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把種草養畜業作為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和主攻方面,堅持“以草為業、種草養畜同抓,規模效益並重”的原則,認真貫徹落實縣委、政府制定的關於發展草畜業的各項政策措施,把發展種草業與養殖業有機結合起來,將其作為振興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的特色支柱產業,鼎全鄉之力,齊抓共促,堅持做到“四個結合”、“四個到位”,使全鄉的種草養畜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種草養畜作為一個主導產業,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也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項目一啟動,鄉、村兩級組織就把對群眾的思想動員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採取多種形式宣傳政策,並結合當地實際,宣傳種草養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群眾對退耕還草的認識,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同時,成立了機構,建立了目標管理責任制,簽訂了責任書,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責任制,將紫花苜蓿種植任務分解到村,地塊落實到戶,責任明確到人,從而有力地促進了種草養畜工作的順利開展。
鄉黨委、政府針對全鄉旱地面積較多這一實際情況,制定計劃、退耕還草發展畜牧業,並把草產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主要方向來抓,作為養畜業的基礎來抓。2001年全鄉種植紫花苜蓿6079畝,占飼草總面積的18%;2002年全鄉安排種植紫花苜蓿11800畝,占飼草總面積的40%。種草項目全鄉8個行政、37個自然村,1897戶,其中種植紫花苜蓿達20畝以上的有400戶,達50畝以上的有165戶,達100畝以上的11戶。草產業的發展,有力的促進了養畜業的發展。截止目前,全鄉羊的飼養量達7200隻,存欄5400隻,出欄1800隻,今年全鄉畜牧業總產值達4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0元,使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38%,促進了全鄉農業內部結構的大幅度調整,初步形成了以種草養畜為主的新格局。
堅持養殖基地建設與抓大戶相結合,投入到位。由於具有充足的飼料,加上廣大農民有著傳統的養羊、養牛習慣,鄉黨委、政府因勢利導,向上級有關部門申請項目投放,積極爭取畜牧專項貸款,培育高標準、高起點、上規模的養殖大戶,依靠科技示範、典型引路、由點到面輻射,由戶向村延伸,鄉黨委、政府根據市場行情,以建設牛羊基地為目標,吸引和鼓勵廣大農民從事養殖業。目前,在全部項目戶中,有230戶農民從事養牛業,有340戶農民從事養羊業,全鄉已累計建設標準圈舍98座,3500平方米,暖棚養羊示範戶98戶,培育養羊大戶98戶,養牛大戶98戶,基本實現了村村都有養牛、養羊大戶。
堅持科技與效益相結合。近年來,縣上投資改造了鄉畜牧獸醫站,加強了鄉畜牧獸醫站的硬體建設,狠抓了種草養畜的科技培訓。在科技推廣中,鼓勵科技人員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在苜蓿的種植和管理方面,在家畜的良種繁育和疫病防治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基本上形成了鄉有站、村有技術人員的服務網路。自2001年以來,共引進小尾寒羊868隻,共舉辦各類畜牧實用技術培訓班9場次,發放技術資料230份,培訓農民8700人次,大力推廣應用了一批養牛養羊新技術,提高了養畜業的科技含量,增加了養殖效益。

人口數量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興隆鄉人口數為110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