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竇綜合征

海綿竇綜合征

海綿竇綜合征是由眶周、鼻部及面部的感染因素或非感染性因素所導致的神經系統疾病。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病,通常為單側發病,也可累及雙側海綿竇。感染、外傷、垂體瘤、海綿竇腫瘤、海綿竇動脈瘤、頸內動脈海綿竇瘺及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等是主要病因。海綿竇內有神經、血管穿過。與海綿竇毗鄰結構的感染通過靜脈波及海綿竇,損傷神經、血管,引起相應的癥狀。感染因素引起的海綿竇綜合征,常急性起病,有發熱、頭痛、噁心、嘔吐、意識障礙感染中毒癥狀。可出現眶周、眼瞼、結膜水腫和眼球突出、眼球活動受限等。海綿竇綜合征的主要治療方法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其次需要對症支持治療,內科治療效果不好的病人需手術治療。可導致腦膜炎、腦膿腫、頸內動脈病變等併發症。預后與年齡、病人身體狀況、病情輕重密切相關。早診斷,積極治療,可明顯改善預后。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病因


● 海綿竇毗鄰部位炎症或一些全身性疾病波及海綿竇,均可損傷海綿竇內神經、血管,引起海綿竇綜合征。海綿竇綜合征危險因素如下:
● 眶周、鼻部及面部的化膿性感染
● 海綿竇外側壁腫瘤、垂體瘤、蝶骨腫瘤
● 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
● 海綿竇內動脈瘤
● 失水
● 凝血功能異常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局部外科手術
● 妊娠、口服避孕藥

癥狀


● 海綿竇綜合征常有發病誘因,如面部感染、局部手術病史等,在上述誘因下出現下述癥狀,應考慮海綿竇綜合征。
● 發熱、頭痛、噁心、嘔吐。
● 眼肌麻痹,眼球向各方向運動障礙,眼球固定。
● 額面部感覺減退或消失,畏光、流淚。
● Horner綜合征:病變側瞳孔縮小、眼裂變小、眼球內陷。

檢查


● 確診海綿竇綜合征需要進行體格檢查,眼眶、蝶鞍、鞍旁區CT、增強CT、磁共振,以及腦血管造影等檢查。
● 體格檢查
● ● 眼周、眼眶、結膜水腫和眼球突出,瞳孔縮小、對光反射消失,上瞼下垂,復視,眼球活動受限,角膜反射消失等。
● 眼眶、蝶鞍、鞍旁區影像學檢查
● ● 明確是否有海綿竇腫瘤、海綿竇動脈瘤等病變,為疾病提供病因診斷。
● 腦血管造影
● ● 明確是否有海綿竇血栓,為疾病提供病因診斷。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臨床表現、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結果診斷本病。
● 病史
● ● 有眶周、面部感染史、手術史,或自身免疫疾病病史。
● 臨床表現
● ● 發熱、頭痛、噁心、嘔吐、眼球運動障礙、面部痛覺減退或消失、眼球突出、球結膜水腫、上瞼下垂、復視等。
● 輔助檢查
● ● 眼眶、蝶鞍、鞍旁區影像學檢查,腦血管造影,可見海綿竇腫瘤、海綿竇動脈瘤、海綿竇血栓、海綿竇瘺等病變。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痛性眼肌麻痹、面神經麻痹等疾病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發熱、頭痛、噁心、嘔吐、意識障礙、突眼、上瞼下垂、復視、眼球活動受限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其次需要對症支持治療。

藥物治療

● 感染性炎症引起的海綿竇綜合征可考慮採用抗生素治療,有血栓形成者加用抗凝藥物。
● 非感染性炎症所致的可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
● 垂體瘤、催乳素瘤患者口服多巴胺激動劑可改善癥狀。

手術治療

● 可手術切除的海綿竇腫瘤選擇手術切除腫瘤。
● 海綿竇動脈瘤採用血管內球囊栓塞術治療。
● 頸內動脈海綿竇瘺可對瘺管採用血管內彈簧圈栓塞。

對症治療

● 加強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 脫水降顱壓。
● 保護眼部,防治角膜潰瘍。

危害


● 本病可遺留失明、顱神經麻痹等癥狀,若併發腦膜炎則可能遺留肢體癱瘓,給家庭、社會帶來較大的負擔。

預后


● 海綿竇綜合征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發病時間、是否有併發症、基礎身體狀況等。
● 臨床癥狀較輕、可去除病因的海綿竇綜合征患者,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可恢復正常。
● 臨床癥狀重、患者身體狀況差的海綿竇綜合征患者,往往留下後遺症。
● 總體來說,早期、規範治療,對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預防


● 注意口腔、面部皮膚衛生,避免感染。
● 避免摩擦、擠壓眶周、鼻部及面部癤腫。
● 積極治療額、面部感染。
● 加強營養,多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纖維素、無刺激性的食物。
● 適當鍛煉,保持規律作息,戒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