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疝

腹壁疝

腹壁疝是發生在腹壁的腹外疝,是白線疝、臍疝、半月線疝、腰疝及腹壁切口疝等疝的總稱。腹壁疝占所有腹外疝的15%左右。腹腔內臟器,通過腹壁缺損或薄弱處,向體外突出形成的疝,稱為腹壁疝。主要表現為:腹壁出現時有時無或時大時小的腫塊。腫塊在站立以及腹壓增加時出現或者變大,平卧或用手按壓后消失,或者變小。隨著病程延長,腫塊會隨缺損的擴大而逐步變大,患者也會出現腹脹、腹部不適等消化道癥狀。除了2歲以內先天性臍疝可以觀察外,其餘患者多需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是治癒絕大部分腹壁疝的惟一有效方式。如果疝內容物發生壞死絞窄,會引起劇烈腹痛,嚴重者可出現腸梗阻,甚至危及生命。經過手術治療,多數可以治癒。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或外科

病因


● 腹壁疝的形成原因包括先天性和獲得性兩方面。

先天性因素

● 最常見的是腹壁局部組織的發育缺損,比如:
● 臍疝患者通常臍環較大;
● 白線疝患者常存在白線纖維上的缺損;
● 腰疝常有腰三角的先天性薄弱。

獲得性因素

● 主要包括手術切口癒合不良、腹壁強度降低和腹腔內壓增高這三大因素。
● 手術切口癒合不良
● ● 切口疝患者多發生於手術后切口的癒合不良。
● 腹壁強度降低
● ● 女性腹壁強度相對較低更容易發生;
● ● 多次妊娠或胎兒過大,會導致臍環變寬導致臍疝的發生。
● 腹腔內壓增高
● ● 腹水等腹內壓增高因素也可導致臍疝發生;
● ● 肥胖人群亦易患切口疝、造口旁疝,可能與腹內壓大和脂肪多易發生術后切口不易癒合及切口感染有關。

癥狀


● 本病的臨床表現為:

典型表現

● 腹壁出現時有時無或時大時小的腫塊。
● 腫塊在站立以及增加腹壓時出現或者變大,平卧或用手按壓后消失,或者變小。

其他表現

● 隨著病程延長,腫塊會隨缺損的擴大而逐步變大,患者也會出現腹脹、腹部不適等消化道癥狀。

檢查


● 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診斷疾病。

體格檢查

● 醫生通過腹部觸診,來判斷腫塊的部位、大小、形狀,檢查腫塊是否在屏氣時明顯、是否容易回納。
● 可以見到陳舊性手術切口瘢痕處腫塊,可見腸型,腫塊複位后,可以捫及腹肌裂開形成的邊緣。

影像學檢查

● 腹部的B超、CT和磁共振,可以顯示腹壁缺損或薄弱的位置、大小、疝內容物其與腹內臟器的關係,有助於明確診斷、指導治療。

診斷


● 醫生通過詢問病史,根據臨床表現、體格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
● 有腹部手術史或外傷史;多次妊娠;身材肥胖。
● 腹壁出現時有時無或時大時小的腫塊。
● 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可確定腹部缺損或薄弱的位置及大小。

鑒別診斷


● 腹壁疝,需要與腹壁包塊、腹腔腫物等疾病相鑒別。
● 如果腹壁出現時有時無或時大時小的腫塊,應及時到醫院掛號就診。
● 醫生通過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除了2歲以內先天性臍疝可以觀察外,其餘患者多需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是治癒絕大部分腹壁疝的惟一有效方式。

手術治療

● 腹壁疝的手術修補,包括開放修補和腹腔鏡修補兩大類,此外還包括腹腔鏡與開放操作結合的雜交手術。
● 修補方法包括直接縫合修補和補片修補兩大類。
● ● 直接縫合修補的複發率較高,僅適用於缺損很小的腹壁疝,同時不適用補片修補的小兒疝也是用組織縫合修補,其他使用本方法的情況還包括創面感染或者嚴重污染腹壁疝的修補。
● ● 目前臨床主要採用的是補片修補,複發率低。

非手術治療

● 2歲以內嬰幼兒的先天性臍疝多可臨床觀察,如果2歲以上還是不癒合的可以考慮手術。
● 對於無手術條件的患者,或者等待手術的患者,可以在局部疝環處加壓,避免疝內容物脫出。使用腹帶可以避免缺損的迅速擴大和疝內容物脫出,能夠避免嵌頓。

危害


● 如果疝內容物發生壞死絞窄,會引起劇烈腹痛,嚴重者可出現腸梗阻,甚至危及生命。

預后


● 經過積極治療,多數可以治癒。

預防


● 腹部手術后,要加強護理,避免切口感染、裂開,不要進行負重勞動。
● 女性肥胖及多次妊娠者易患本病,應避免妊娠時胎兒過大。
● 肥胖者,應積極進行體育鍛煉,減輕體重。
● 肝硬化、腹水患者也易發生腹壁疝,肝硬化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