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傳播學院

深圳大學二級學院

深圳大學傳播學院的前身是成立於1985年的深圳大學大眾傳播系,此後在機構調整中,曾經設置為中國文化與傳播系、文學院傳播系等。

徠2006年,在整合傳播系、廣告系、傳媒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的基礎上,成立了傳播學院。

歷史沿革


1985年,深圳大學建立大眾傳播學科,在全國首創公共關係專業教育。
1989年,建立廣告學本科專業,是全國最早建立廣告學專業的三所高校之一。
1990年,由中文系、外文系和大眾傳播系共建為中國文化與傳播系。
1997年,建立文學院,恢復傳播系建制。
2003年,深圳大學新聞傳播學科獲批傳播學碩士點。
2005年,傳媒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被評為“廣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2006年,成立傳播學院。
2009年,獲評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11年,獲得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2012年,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優勢學科。
2017年,深圳大學與深圳市委宣傳部啟動部校共建傳播學院。
2018年,獲得新聞傳播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2018年,獲得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2019年,獲批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深圳大學傳播學院
深圳大學傳播學院
傳播學院下設傳播系、廣告系、傳媒研究中心、傳播教學實驗中心等教學科研機構。培養新聞傳播、廣播電視、網路與新媒體、廣告策略、廣告設計、播音與主持藝術等6個專業方向,其中廣告學專業創建於1989年,深圳大學是我國高校中開辦廣告學專業最早的三所專業院校之一。廣告學專業是廣東省特色專業。2010年獲評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00餘人,碩士研究生近70人。經廣東省教育廳批准,從2015年開始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在廣東省內由之前的第二批本科錄取批次調整到第一批本科錄取批次招生。
專業設置
1.新聞學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全面的人文素質和複合型社會科學知識結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優良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優良的職業道德和業務實踐能力,適應媒體融合和新媒體發展趨勢的複合型、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創新型新聞人才。系統掌握新聞傳播理論、傳媒規律、媒介技術和傳播藝術,具備優秀的中外文表達和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溝通協調能力,足以勝任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采編工作、政府及企業新聞發言人及公共關係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媒體與社會、新聞學概論、傳播學理論、人際傳播、人類傳播史、廣播電視概論、新聞採訪與寫作、新聞攝影、新聞深度報道、新聞編輯與評論、廣播電視新聞、全球傳播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攝影基礎、新聞攝影、電視攝像、廣播電視節目製作、電視新聞專題片製作、網路新聞編輯、新聞采寫專題、新聞工作坊等。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2.傳播學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全面的人文素質和複合型社會科學知識結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優良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優良的職業道德,具備突出的創新意識和業務實踐能力,系統掌握現代傳播理論、傳媒規律、媒介技術和傳播藝術,具備優秀的中外文表達和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溝通協調能力,足以勝任新聞報刊、編輯出版、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和相關領域工作的專業人才。
(1)廣播電視方向:培養廣播電視業的記者、編導、策劃、攝製與管理人員。
(2)網路與新媒體傳播方向:培養網路及新媒體編輯、策劃、設計、運營、管理、開發人員。
主要課程:攝影基礎、媒體與社會、傳播學理論、人際傳播、人類傳播史、廣播電視概論、傳播倫理與法規、文化產業概論、電視後期製作、全球傳播、廣播節目製作、廣播電視節目策劃、節目製片管理、新媒體概論、網路技術基礎、網頁設計、數字色彩、網路內容編輯、融合媒體工作坊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攝影基礎、電視攝像、廣播電視後期編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多媒體節目製作、電視專題片製作、音頻製作、網頁設計、紀錄片工作坊、媒體創意工作坊、劇情片創作、電視頻道包裝等。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專業特色:本專業實施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方案。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新聞傳播理論,系統學習中外傳播理論和傳播業務知識與技能,通過課程學習和實踐訓練,掌握系統的新聞傳播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比較寬廣的人文社會科學主幹學科基礎知識;掌握社會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具備理性認識社會和歷史的觀察、分析能力;掌握多種現代媒體技術,具備從事新聞采編、廣播電視和新媒體等內容創造的能力;掌握我國傳播政策與法規,具備優良的從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突出的社會實踐和社會溝通能力;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能敏銳感知媒體發展與社會文化變遷,並具有反思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外語交流能力和熟練運用計算機及相關軟體的能力。
3.廣告學(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全面的人文素質和複合型社會科學知識結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優良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優良的職業道德,具備突出的創新意識和專精的業務能力,系統掌握整合營銷傳播、廣告策劃創意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市場調研、數據統計分析、創意設計、文案寫作等基本技能,具備優秀的溝通交際能力、協調組織能力、外語交流能力和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具備良好的合作精神,足以勝任各類媒體廣告經營、市場營銷和廣告管理、廣告策劃與設計及其相關領域工作的專業人才。
(1)廣告策略方向:培養各類廣告企業市場營銷、市場調研、客戶服務、廣告策劃、廣告創意文案、媒體規劃、政府廣告監管以及各類企業的品牌管理等骨幹人才。
(2)廣告設計方向:培養各類企業廣告設計、商業空間設計、電子商務設計、品牌形象設計、圖像傳播、互動藝術等創新人才。
主要課程:媒體與社會、傳播學理論、市場營銷學、廣告學概論、中外廣告史、廣告策劃、廣告創意、廣告寫作、廣告法規與管理、廣告心理學、廣告經營與管理、消費者行為學、整合營銷傳播、品牌研究、媒體計劃與廣告效果評估、平面廣告創意與設計、多媒體廣告設計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攝影基礎、廣播電視廣告製作、廣告攝影、市場調查與統計分析、設計基礎、圖形創意、印刷與圖文編輯、商業插圖與手繪廣告、平面廣告創意與設計、多媒體廣告設計等。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專業特色:本專業實施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方案。學生主要學習中外傳播理論、整合營銷傳播、廣告學業務知識與技能,通過課程學習和實踐訓練,達到以下培養要求:掌握系統的廣告學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比較寬廣的人文社會科學主幹學科基礎知識;掌握社會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具備理性認識社會和市場的觀察、分析能力;具備掌握多種現代媒體技術可以從事市場調研、媒體研究、廣告策劃與設計、廣告監測與管理等工作的能力;掌握我國廣告法規,具備優良的從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突出的社會實踐、社會溝通能力;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能敏銳把握國際廣告發展趨勢;具備良好的外語交流能力和熟練運用計算機及相關軟體的能力。

師資隊伍

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梯隊完備。目前有專任教師59人,其中正教授16人,博士生導師12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教育部教指委、省級教學名師、廣東省千百十人才等9人。其中既有老一輩代表性學者何道寬教授、吳予敏教授、辜曉進教授等,也有中生代的知名學者王曉華教授、丁未教授、尹連根教授等,更有年青學者代表周裕瓊教授、李明偉教授、常江教授等。近年來深圳大學傳播學院還著重引進了一批年輕富有朝氣的博士,整個教師團隊的年齡結構和學科結構日趨合理。
深圳大學傳播學院
深圳大學傳播學院
從日本、美國、香港引進教授和博士5人。具有長期新聞傳播業界工作經驗的高級教師6人。師資隊伍中有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海外留學歸國博士、廣東省“千百十”優秀人才、深圳市優秀教師等多人。已特聘3位海內外著名學者為“鵬程學者”特聘教授。師資隊伍學科結構合理,學緣結構優異。在校教師開創了國家級精品課程、廣東省精品課程,獲得了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南粵優秀研究生等標誌性教學科研成果。

學科體系

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學科特色鮮明,注重將新聞傳播學和其他相關學科融合,在前沿領域進行學術創新。上個世紀80年代在傳播學中國化和媒介環境學方面作出了開拓性學術貢獻。近20年,根植深圳改革熱土,從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中提煉課題,聚焦於智慧媒體與網路傳播、數字新聞與媒體文化、數字營銷與創意傳播等研究領域,不斷創新拓展。近年來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數十項,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成功舉辦了數十場學術論壇,例如與美國傳播學會(NCA)合作舉辦了“2019深圳論壇”、與密歇根州立大學健康與風險傳播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學傳播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社交媒體與健康傳播”暑期講習班等,逐步形成學科特色,凸顯學科影響力。

人才培養

深圳大學傳播學院長期以來非常重視人才培養,在國內最早推行本科畢業設計,通過將畢業設計作為集中體現學生綜合素質、專業水平、創造潛質、社會適應性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實踐教學環節,開闢了“應用型文科本科畢業設計”的嶄新模式。近年來,深圳大學傳播學院不斷探索高水平應用性傳媒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成功建設了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獲批國家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逐漸形成以“開放式、融通性、實戰化”為特點,通過“全媒體培養+產學研合作”的雙輪驅動,以“優質課程建設工程+教學實踐平台創新工程+本科畢設改革工程”三大工程為抓手,層次遞進,條塊組合,良性互動,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融通+技術與人文融通”高水平應用性傳媒人才的培養。

教學設施

深圳大學傳播學院
深圳大學傳播學院
傳播學院實驗教學設備精良,投入實驗設備資產約2000萬元。建立了新聞采編、網路多媒體、廣告設計、電話調查、影視製作、非線編輯、傳媒採集、數字錄音、數字攝影、虛擬演播等多個功能實驗室,於2009年創建了國家級傳媒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傳媒實驗教學中心。傳播學院主辦了第一屆至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廣東賽區賽事等大型創新型實踐教學賽事。學生在校期間獲得了各類國內外專業書課競賽獎項達到500多項。畢業學生主要就業於華南地區大眾傳媒、網路新媒體、廣告、公共關係、影視製作、市場營銷、政府行政等廣闊領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深圳大學傳媒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是2005年9月批准成立的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該中心是目前廣東省高校中唯一的新聞傳播學科省級研究基地。中心有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博士16人(海外留學博士4人)。中心重視基礎理論研究,同時緊密聯繫社會文化發展實際,加強對前沿性、現實性重大問題的研究,從建立廣東文化大省和深圳文化立市的戰略高度,積極推進科研成果的社會轉化。

科研成就

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學科建設成果突出。於2005年創建了廣東省高等學校文科重點研究基地——傳媒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傳播學科是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科研團隊完成和承擔了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全國藝術科學規劃、教育部社科規劃、廣東省社科重大項目、規劃項目等高層次科研項目。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成果顯著,年均科研經費達到400萬元以上。
近年來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數十項,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成功舉辦了數十場學術論壇,例如與美國傳播學會(NCA)合作舉辦了“2019深圳論壇”、與密歇根州立大學健康與風險傳播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學傳播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社交媒體與健康傳播”暑期講習班等。

學術資源

傳播學院實驗教學設備精良,投入實驗設備資產約2000萬元。建立了新聞采編、網路多媒體、廣告設計、電話調查、影視製作、非線編輯、傳媒採集、數字錄音、數字攝影、虛擬演播等多個功能實驗室,於2009年創建了國家級傳媒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傳媒實驗教學中心。傳播學院主辦了第一屆至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廣東賽區賽事等大型創新型實踐教學賽事。學生在校期間獲得了各類國內外專業書課競賽獎項達到500多項。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校訓
自立、自律、自強
校歌徠
《深圳大學校歌》
院訓
有此內美兮,重之以修能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院長巢乃鵬
黨委書記陳志行
副院長黃玉波、楊洸、王建磊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范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