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褐斑病
冬瓜褐斑病
冬瓜褐斑病又稱靶斑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和莖蔓。葉片染病病斑圓形或不規則形,大小差異較大,小的直徑3~5毫米,大的20~30毫米,平均10~15毫米;小型斑黃褐色,中間稍淺,大型斑深黃褐色,濕度大時,病斑正背兩面均可長出灰黑色霉狀物,後期病斑融合,致葉片枯死。葉柄、莖蔓染病,病斑橢圓形灰褐色,病斑擴展繞莖1周后,致整株枯死。
冬瓜褐斑病菌絲無色,細長,具分枝;分生孢子梗生於葉兩面、多單生,個別3~5根叢生,叢生的有子座,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具分隔1~7個,褐色,大小150~650×5~8微米;分生孢子頂生在梗端,單生或串生,棍棒狀,直立或略彎,淺褐色,頂端鈍圓,基部膨大,有2—7分隔,分隔處無縊縮,分生孢子大小41.3~286.7×8.5~17微米;厚垣孢子壁厚,粗短,深褐色。
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叢隨病殘體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傳播蔓延,進行初侵染,發病後病部又產生新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多在白天傳播,尤以10~14時最多,病菌侵入后經6~7天潛育即顯症,在冬瓜一個生長季節,該病可進行多次再侵染,致病情不斷加重。
發病適溫25~28℃,相對濕度100%,晝夜溫差大、植株衰弱、偏施氮肥的棚室易發病,缺少微量元素硼時發病重,經觀察冬瓜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
病菌叢隨病殘體留在土壤中越冬,藉助氣流或雨水傳播蔓延,進行初侵染,發病後病部又產生新的分生飽子,分生飽子多在白天傳播,尤以10~14時最多。發病適溫25~28℃,相對濕度接近100%,晝夜溫差大、植株衰弱、偏施氮肥時,缺少微量元素硼時發病重。
(1)選用抗病品種和無病種子,有該病發生的地區,種子可用50℃溫水浸種30分鐘后冷卻,晾乾后再催芽播種。
(2)應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3年以上的輪作。
(3)冬瓜收穫后一定要把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及時深翻,以減少菌源。
(5)棚室保護地栽培冬瓜。加強溫濕度管理,科學灌水,最好採用膜下滴灌,及時放風排濕,創造利於冬瓜生長發育,不利於病菌侵入的溫濕度條件,可有效地預防該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