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鮑祠

潁上縣明萬曆建造祠堂

管鮑祠,位於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解放北路,管仲公園院內。為了紀念管仲和鮑叔牙而建立的祠堂,建立於明萬曆六年(1578年),1986年,省人民政府行文將管鮑祠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設沿革


管鮑祠
管鮑祠
管鮑祠建於明朝。明萬曆六年(1578年),由當時縣令、著名文學家、戲曲作家屠隆(1542——1605年)所修建,並作《管鮑祠碑記》以記其事。
屠隆在潁知縣時見有管鮑史實,而無管鮑之祠時感慨,“由管仲至今,數千年邑無祠”。於是廣泛徵求鄉民、諸生意見,而做出修建管鮑祠的決定。並“捐俸掊金”,建管鮑祠。
管鮑祠修建之後,明末毀於戰亂。
崇禎十二年(1639年),學諭汪廷宏主持重修,清嘉慶年間毀於火災。
道光六年(1826年)萬如陵再修。咸豐年間又毀於大火。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縣長張鼎家募資復建。
由此可知,管鮑祠歷遭多次劫難,經歷三毀三修之後,祠內當時還存正殿三間,堂內供管鮑兩人的牌位。南臨大寺塘,東有“九合橋”,奠念管仲“九合諸侯”之功;祠西有“四維橋”,昭“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之意。祠西南有管仲衣冠冢,當地稱“管仲墩”。
然而,歷經多次劫難的管鮑祠在七十年代又未能倖免,文革再遭毀壞,“九合橋”、“四維橋”毀之不存。紅衛兵並將其墓夷為平地。
1986年,管鮑祠獲得新生。省人民政府行文將管鮑祠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任縣長張新宇極為重視管鮑祠的修建工作,由政府撥款,重修管鮑祠。
在祠前重建三間前門,修復了院牆,並將管仲墓移到管鮑祠院內,在祠的正殿塑了管鮑像,並在墓前重新複製了兩塊古碑。

地理位置


管鮑祠位於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解放北路,管仲公園內。

文物保護


1986年,管鮑祠獲新生,省人民政府行文將管鮑祠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任縣長張新宇極為重視管鮑祠修建工作,由政府撥款重修。在祠前重建三間前門,修復了院牆,並將管仲墓移到管鮑祠內,祠的正殿塑管鮑像,並在墓前重新複製了兩塊古碑。新建的管鮑祠,佔地面積從原來的500平方米擴大到1300平方米。還建了配房、大門、院牆、二進院落。

建築格局


管鮑祠坐北朝南,門前有一條公園小河,水中還有一些遊船,但因是雨天,沒有遊人。
站在管鮑祠門前,仰望門樓,但見上方大書“管鮑祠”三個金色的大字,在右下方一塊牌子寫有“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等小字。
管鮑祠右 側種植一些花草,沒有建築物。來到大殿前,兩側有一副對聯,上書:“佐霸肇開新政局,分金饒見故人情”。
大殿內塑有管鮑兩人的塑像,正殿高懸:“摯交千古”額匾,兩側明柱子上還題有一副對聯:“相齊桓公一匡天下,友鮑叔牙萬古高風”,這副對聯和大殿前的對聯同出一人之手,聯可謂千古絕唱,字則恣肆汪洋。這兩副對聯是1987年,潁上籍上海市副市長宋日昌所題。
現在管鮑祠內最有價值的大約就是大殿內右面牆壁上嵌有的一塊清道光年間石刻經,內容是管鮑祠頌並序。大殿東西兩端還各有一個園門,不過是個假的園門,是堵實的牆,一日“分金園”、一日“薦賢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