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巴達萬歲

1952年伊利亞·卡贊執導電影

《薩巴達萬歲》是由伊利亞·卡贊執導的劇情片,馬龍·白蘭度、Jean Peters等參加演出。該片講述了墨西哥的起義者薩巴達(馬龍-白蘭度)帶領飢餓的農民推翻了殘暴的迪亞斯政府的統治,並最終登上了總統的寶座,但卻最終被朋友出賣的故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
Emiliano Zapata馬龍·白蘭度
Josefa ZapataJean Peters
Eufemio安東尼·奎恩
Fernando約瑟夫·懷斯曼
Captain艾布納·比勃曼
Don Nacio阿諾德·莫斯
Pancho VillaAlan Reed
SoldaderaMargo
MaderoHarold Gordon
PabloLou Gilbert

職員表

製作人達里爾·F·扎努克
導演伊利亞·卡贊
編劇約翰·斯坦貝克、Edgecumb Pinchon
攝影Joseph MacDonald
配樂阿歷克斯·諾斯
剪輯Barbara McLean
美術設計Leland Fuller、Lyle R. Wheeler
服裝設計Travilla
布景師Claude E. Carpenter、Thomas Little
(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第25屆 (1953)
獲獎
·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 安東尼·奎恩 Anthony Quinn Anthony Quinn was not present at the awards ceremony. His wife Katherine DeMille accepted on his behalf.
提名
·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 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 約翰·斯坦貝克 John Steinbeck
·奧斯卡獎-最佳藝術指導(黑白) Lyle R. Wheeler , Leland Fuller , Thomas Little , Claude E. Carpenter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劇情、喜劇類)阿歷克斯·諾斯 Alex North

戛納電影節

第5屆 (1952)
獲獎
·最佳男演員獎 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提名
• ·電影節大獎 伊利亞·卡贊 Elia Kazan

美國金球獎

第10屆 (1953)
提名
·電影類-最佳女配角 米爾德麗德·丹諾克 Mildred Dunnock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日期國家日期
美國1952年2月7日瑞典1952年10月20日
西德1952年8月22日義大利1952年10月23日
法國1952年9月19日日本1952年12月11日 
芬蘭1952年10月3日

影片評價


影片中馬龍-白蘭度塑造的墨西哥起義領導人的經典形象一直深入人心:薩巴特被認為是一個對窮苦人民和被壓迫人民懷有強烈感情的英雄,他代表了無比正義,是一個理想的完美人物。
事實上,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在於它生動了體現了統治混亂的墨西哥社會的不公平秩序。從影片開頭貧困的農民在迪亞斯總統華麗的宮殿前請求歸還被佔領的土地,到影片最後衣不敝體的女人在他們被謀殺的領導人屍體旁邊費力爬行的悲慘鏡頭,無不尖銳地描繪了無政府統治下的墨西哥社會的混亂狀態。
影片的大部分外景是在墨西哥拍攝的。導演伊利亞-卡贊的鏡頭被這些畫面所充斥:成熟的玉米田裡殘忍的屠殺、埋伏、起義戰鬥、暗殺、甚至骯髒的街道上擁擠的人群也充滿了含義。
事實上,影片在於逐步體現主人公的悲劇,他對朋友忠心耿耿,但卻被無知和急躁所羈絆,最終被朋友出賣。在構思劇本的過程中,編劇花了許多精力力圖表現政治鬥爭的複雜和虛假。
影片在體現政府更迭和人物性格轉變這些細節上顯得有點沉悶,例如導演花了太長時間來表現英雄婚前與新娘的談話,而白蘭度在表現人物的笨拙方面並非他的長項,他扮演的那個不善言辭的印第安人並沒有多少說服力。
但是當這個充滿活力的年輕演員在表達他對革命同事的愛憎或是勇敢地走向死亡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有足夠的力量震憾人心。特別是最後的一個悲劇性的鏡頭,當這位起義領導人被他的親信所害被殺死的場景是多麼地令人心碎!
至於薩巴達那位性格熱情豪放,意志薄弱的弟弟,安東尼奎恩以篤實的表演賦予角色豐富的內涵,從而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約瑟夫-維斯曼則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陰險無恥的革命家。(《紐約時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