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燥濕葯
清熱燥濕葯
● 英文名稱:Heat-clearing and Dampness-drying Medicinal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中藥學
● 黃連大苦大寒,苦燥濕,寒勝熱,能泄降一切有餘之濕火,而心脾肝腎之熱,膽胃大小腸之火,無不治之。上以清風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嘔吐,下以通腹痛之滯下,皆燥濕清熱之效也。(《本草正義》)
● 具有清熱和燥濕作用的藥物。
● 清熱燥濕葯多性味苦寒,以治療濕熱證為主要作用,適用於濕熱蘊結所致的多種病證。諸如身熱不揚、頭身困重、發熱胸痞、嘔吐瀉痢、小便短少、濕疹濕瘡、陰腫陰癢、舌苔黃膩等。
● 多數藥物兼能瀉火解毒,可用於多臟腑的火熱病證和熱毒瘡瘍。
● 黃芩,藥性苦,寒,歸肺、胃、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
● 黃連,藥性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黃柏,藥性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的作用。
● 龍膽,藥性苦,寒,歸肝、膽、膀胱經,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健胃的作用。
● 黃芩、黃連、黃柏三葯皆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臨床多配伍相須為用。
● 黃芩長於瀉肺火,以清上焦之熱,又有安胎的作用;黃連善於瀉心、胃之火,清中焦之熱,並有止嘔消痞的作用;黃柏則長於除下焦濕熱,又能清虛熱,生用瀉實火,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力強,鹽炙后除骨蒸、退虛熱見長。
● 三者功效相似,但作用部位不同,臨床使用時還應多做區分。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周禎祥,唐德才。中藥學.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高學敏,鍾贛生。中藥學:上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 [4] 凌一揆。中藥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