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馬蹄崗村的結果 展開

馬蹄崗村

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轄村

馬蹄崗村坐落於東莞市南部,大嶺山鎮東北部,東部與市松山湖科技產業園相鄰、南部與本鎮新塘村相鄰、西部與雞翅嶺村相鄰、北部與大塘朗村相鄰。

歷史沿革


馬蹄崗李氏大宗祠
馬蹄崗李氏大宗祠
馬蹄崗村於南宋寧宗年間(1195-1224年)立圍。相傳甘肅隴西人李姑姐攜帶失去父母的侄兒流落到此謀生,繼而定居繁衍。因其居住在杉背、咸爬山、狀元筆、三卦墳4個小山丘之間,形如“四馬朝崗”,故名馬蹄崗。明代為防外侵,用青磚築起圍牆,高5米,寬2.5米,上蓋瓦,設有城堡,可在圍牆上站崗放哨,至今在村的南門仍保留一段60米長的舊圍牆。
1961年成立大嶺山人民公社時,設馬蹄崗大隊,下設5個生產隊。1984年5月更名為馬蹄崗鄉。
1986年11月更名為馬蹄崗管理區。
1989年轄區分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生產隊,總戶數358戶,總人口1649人,其中男816人、女833人。有耕地面積3100畝,其中水田1500畝,旱地面積1600畝、果園4000畝。另有魚塘30畝,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甘蔗、木茨、黃豆等,水果主要有荔枝、龍眼、烏欖等。村耕地較多,故有“想食番茨芋仔到馬蹄崗”的民謠。
1999年6月撤區設村時成立馬蹄崗村民委員會,下設5個村民小組。
1999年,因響應市委、市政府松山湖征地和鎮委、鎮政府湖畔工業園2001年征地,分別被市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徵用土地5600畝,被鎮湖畔工業園徵用土地600多畝。村委會總面積由6平方公里縮減為1平方公里,村委會轄下有5個村民小組: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村民小組,戶籍人口有618戶,2200多人,外來人口(新莞人)有3000多人。

行政區劃


馬蹄崗古圍牆
馬蹄崗古圍牆
馬蹄崗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物產豐富,山川秀麗,氣候宜人。由3個自然村組成,分別是:馬蹄崗、圍仔、飯籮圍。

地理環境


澳門等地,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十分發達,其中石大公路、連馬公路途經本村,距莞深高速出入口只有5分鐘車程,距虎崗高速、龍大高速出入口只有10分鐘車程,離常平火車站、虎門港、寶安機場、白雲機場也只是40分鐘內的路程,而且緊靠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在該村內設有松山湖科技產業園的出入口,交通相當便利。

經濟


馬蹄崗龍聖工業區
馬蹄崗龍聖工業區
一直以來,馬蹄崗村牢固樹立工業立村的發展思路,不斷加強村集體經濟建設。最早引入外資企業的是1991年,香港的李自珍與丈夫黎兆康在朝頭(土名)買了100畝土地建廠出租。繼而引入宇瓷、馳輝等10多家外資企業先後落戶到該村。特別是21世紀以來,該村認真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創新發展思路,實行外資內資兩個輪子並轉,招引了一大批有實力的項目。至2011年為止,在該村投資辦廠的外資、民營企業共有40多家,主要涉及有傢具、電子、五金、塑膠等多個行業,其中包括金鉅電子、元昌電子、得利華鐘錶、晉旺五金等一批優質企業。

社會


民生

1999年,為擴大基層民主,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根據上級的要求,撤區(管理區)設村(村民委員會)后,村民委員會幹部編製設置一直為5人,村黨支部委員設置為5人,可交叉任職。
2008年支部換屆選舉時改為7人。村民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通過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帶領村民開展正常的社會活動,為村民管理好集體所有的資產,落實好黨和人民政府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是人民群眾的村民自治組織。馬蹄崗村委會根據工作的需要,設置了工業、農業、村建、計生、婦聯、治安、調解、民兵、民政、僑聯、統計、環衛、教育、社保等辦事機構。
水、電充足,擁有完善的保安及通訊網路。現有大嶺山鎮郵電分局;大嶺山鎮公安分局馬蹄崗派出所,警力充裕、警員素質優良、警械精良;本村治安隊員24小時全天侯巡邏,監控宿舍保安,為村民的財產保駕護航。

教育

馬蹄崗村文化廣場
馬蹄崗村文化廣場
轄區內有一所民辦學校(南華學校)。設立幼兒園、小學部、中學部,方便該村民及外來人員的子女就近入學,解決入學難的問題。全校佔地面積50多畝,教學樓設計布局合理,課室寬敞明亮、學校環境優美,各種教學功能室齊全;計有電腦室、美術室、體育室、舞蹈室、儀器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辦公室等;教師的學歷符合國家及新形勢的要求,學校校風、學風良好。辦學質量逐年提高,深得社會各界的讚譽和信賴。
馬蹄崗村緊靠松山湖科技產業園,環境十分優美,村內設有文體廣場和休閑公園,廣場和公園配有燈光籃球場、羽毛球場和活動健身器材,為廣大村民休閑娛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活動場所。借“四清理”、“五整治”為契機,著力提升城鄉環境,不斷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環境的整治力度,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努力營造宜商宜居的環境,先後獲得了“東莞市衛生村”、“廣東省衛生村”、“東莞市市容環境優美村”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