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漢方的結果 展開

漢方

詞語

漢方,使用中草藥治病的一種方法,簡稱“中醫”。海外多稱中醫為漢方。

簡介


● 英文名稱:Kampo Medicine
● 又稱:漢方醫學

名詞解釋


● 漢方是指以古代中醫學為基礎的日本傳統醫學。

百科解讀


● 漢方指漢代的方劑,來源於漢代名醫張仲景編著的《傷寒雜病論》中的經方。日本江戶時期醫學界深入廣泛地研究張仲景的醫學著作,成為日本傳統醫學的主流,故稱之為漢方醫學。

漢方醫學起源與發展

● 遠在秦漢時期,中國與日本就開始了密切的交流與聯繫。徐福曾東渡日本尋求長生不老之術。隋唐時期,中日交流更加密切,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來中國尋求醫藥典籍,鑒真和尚也東渡日本宣講醫學知識。頻繁的交流促進了日本醫學的發展,日本引入了大量的中國醫學典籍,這些著作成為漢方醫學的起源。
● 日本人不但學習中國的醫學典籍,而且效仿中國的醫事制度,其曾頒行“大寶律令”,其中的醫官設置、醫學教育等皆效仿唐朝。江戶時期,日本醫學界掀起了研究仲景醫學的浪潮,形成了學術上的古方派,漢方醫學成為日本傳統醫學的主流。

漢方醫學流派

● 中醫學發展史上曾經出現多個流派,如內經學派、傷寒學派、攻邪派、補土派及溫病學派等,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促進了學術的交流與發展。漢方醫學的發展史上亦有許多不同的流派,比較著名的有古方派、新方派、折衷派等。
● 古方派:興起於江戶時期,代表醫家為吉益東洞,本派崇尚仲景醫學,反對宋明醫學。
● 新方派:崇尚宋代官方頒行的《太平聖惠方》等典籍,崇尚李東垣與朱丹溪的觀點,代表人物為曲直瀨道三。
● 折衷派:介於古方派與新方派之間,此派既使用張仲景等醫家的古方,又使用宋元以後的時方。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