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陽虛證

心陽虛證

心陽虛證,中醫病證名。指心陽虛衰,溫運失司,虛寒內生,以心悸怔忡、心胸悶痛及陽虛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虛寒證候。常見於虛勞。

病因


本證常由心氣虛進一步發展而來;或由其他臟腑病證損傷心陽而成。

病機


心陽虛衰,推動、溫運無力,心動失常,輕則心悸,重則怔忡;心陽虛衰,宗氣衰少,胸陽不展,氣滯胸中,故見胸悶氣短;心脈痹阻,故見心胸疼痛;虛寒內生,溫煦失職,故見畏寒肢冷;陽虛衛外不固,故見自汗;溫運乏力,面部血脈失充,寒凝而血行不暢,故見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舌質紫暗,脈弱或結或代;陽虛水濕不化,故舌淡胖嫩,苔白滑。

辨證要點


心悸怔忡,心胸悶痛與虛寒癥狀共見。

臨床表現


心悸怔忡,氣短胸悶,或心胸疼痛,自汗,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舌質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脈弱或結或代。

治法


益氣溫陽。

方劑


保元湯加減。

常用中藥


人蔘、黃芪、肉桂、甘草、生薑。

常見病


虛勞。

預防調護


1.消除及避免引起虛勞的原因是預防虛勞的根本措施。
2.避風寒,適寒溫。虛勞過程中,感受外邪,耗傷正氣,通常是病情惡化的重要原因;而虛勞病人由於正氣不足,衛外不固,又容易招致外邪入侵,故應注意冷暖,避風寒,適寒溫,盡量減少傷風感冒。
3.調飲食,戒煙酒。人體氣血全賴水谷以資生,故調理飲食對虛勞至關重要。一般以富於營養,易於消化,不傷脾胃為原則。對辛辣厚味,過分滋膩、生冷不潔之物,則應少食甚至禁食。吸煙嗜酒有損正氣,應該戒除。
4.慎起居,適勞逸。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做到動靜結合,勞逸適度。根據自己體力的情況,可適當參加戶外散步,氣功鍛煉,打太極拳等活動。病情輕者,可適當安排工作和學習。適當節制房事。
5.舒情志,少煩憂。過分的情志刺激,易使氣陰傷耗,是使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保持情緒穩定,舒暢樂觀,則有利於虛勞的康復。

轉歸預后


虛勞一般病程較長,多為久病痼疾,癥狀逐漸加重,短期不易康復。其轉歸及預后,與體質的強弱,脾腎的盛衰,能否解除致病原因,以及是否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護理等因素有密切關係。脾腎未衰,元氣未敗,形氣未脫,飲食尚可,無大熱,或雖有熱而治之能解,無喘息不續,能受補益等,為虛勞的順證表現,其預后較好。反之,形神衰憊,肉脫骨痿,不思飲食,泄瀉不止,喘急氣促,發熱難解,聲啞息微,或內有實邪而不任攻,或諸虛並集而不受補,舌質淡胖無華或光紅如鏡,脈象急促細弦或浮大無根,為虛勞的逆證表現,其預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