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魯安

原內蒙古北疆印社社長

楊魯安,原名楊繼曾,1928年5月15日出生於天津一個回族商人家庭,2009年4月30日9:50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81歲。生前為西泠印社理事兼收藏與鑒定研究室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內蒙古書法家協會顧問、內蒙古博物館顧問,內蒙古北疆印社社長、天津印社名譽社長、內蒙古錢幣學會副會長、內蒙古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呼和浩特書畫院顧問。

人物生平


個人簡介

他祖籍河北滄州。1951年大學畢業來到呼和浩特,始終崇尚“身在書齋,而心懷天下”的經世致用的學術理想,努力探索,孜孜以求,終成曉文字、精書法、富收藏、擅鑒賞、學識淵博的文化大家,其成就飲譽海內外。他陸續將有重要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的藏品捐獻給杭州西泠印社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楊魯安先生是全國著名書法家、收藏家、篆刻家、文物鑒賞家,在國內書畫界享有盛譽,為內蒙古文化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緬懷者表示,魯安先生將畢生的精力獻給了文化事業,他的離世是文化事業的一大憾事。受到各族各界人士的尊崇。自治區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伏來旺、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牛廣明、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夏日等有關領導出席了追思會。

品成了“救心丸”

李博宏對收藏恩師、生活導師楊老的逝世感到沉痛和惋惜。他敬重楊老正直、真誠、豪爽的性格和不屑顯貴、不隨時尚的人格,也仰慕老人治學的孜孜不倦。他說,楊老賞寶的雅好是發自骨子裡的,即使在病中依然如此。
楊老因心臟病住進了醫院。有一天上午,楊老突然打電話給李博宏:“上午有空嗎?過來聊聊,別忘了帶上近期收藏的好東西。”李博宏包了自認為不錯的幾件藏品來到醫院。到醫院還沒來得及說幾句話,老人就急著說:“快看東西,快看東西。”躺在病榻上的楊老先生,讓李博宏看著心疼。誰知,老人居然對於每一件藏品進行了細細點評。
臨走時,李博宏將另外一枚“泰和萬年宮”賞錢留下賞鑒。當天晚上,他手機里收到這樣一條簡訊:“泰和萬年錢,宮中賞用非民間。八十又一人未老,博宏送來救心丸。”
李博宏說,楊老將藏品當作“靈丹妙藥”,是收藏的最高境界。因為老人以為,收藏能夠拯救生命。“這樣的境界是常人難以理解和企及的。”

個人作品


楊魯安 2004年作《秋菊》
楊魯安 2004年作《秋菊》
楊魯安先生自幼收到祖父的影響,從小就喜愛收藏古董,喜愛書畫,楊魯安先生不僅是一個收藏家,還是一個頗有造詣的書畫家。他的書畫很好的體現了楊魯安先生的個人生活,構圖優美,聖靈活現,他的畫有味道,很能打動人;畫品如人品,他很有修養;眼光獨到,品位很高。

個人生活


生收藏只為捐

楊魯安出生在天津的一個書香門第。祖父喜好收藏古董,父親曾經營過古玩店。在家庭的熏陶下,楊魯安在學生時代就開始了早期的收藏。1951年楊魯安從南開大學畢業后,為支援西北建設來到當時的綏遠,之後一直在呼市工作、生活。
楊老的本職工作是銀行職員,他對收藏的熱情終生不減。從甲骨文、金文到青銅器,從碑石拓片到銅鏡瓦當,從古代字畫到唐人寫經,無所不包。同時他還拜王襄、方葯雨、陳邦懷吳玉如等人為師,學習古文字學、錢幣學及書法理論。幾十年潛心鑽研,成為飲譽海內外的書法篆刻家、收藏家,所藏甲骨璽印、寫經、瓦當、銅鏡、錢幣、歷代碑帖拓本及原拓古印譜錄等甚多,其中不乏絕世精品,許多文物填補了內蒙古自治區乃至國內文物考古領域的空白。2000年,他將自己辛苦半世收藏的萬餘件藏品全部捐給呼市政府,命名“楊魯安藏珍館”。
“大伯的一生,是收藏的一生,奉獻的一生。”侄女楊建回憶說,楊老骨子裡有一種愛國的情懷。有一次,老人從市場上看到一件非常有價值的藏品,應屬國內罕見。當時實在沒有那麼多錢,只能惜別。再去的時候,賣主稱這件珍品讓海外收藏家買走了。為此,老人遺憾了多年。
在學生劉朝俠眼裡,老師一生勤儉樂觀,從來不講究吃穿、住用。在捐獻了全部的收藏后,政府要給楊老150萬元的獎勵基金,可他卻決定拿出100萬元設立“楊魯安藝術基金”,用於獎勵資助貧困的優秀學生,而自己卻一直蝸居在一個60平方米的陋室,過著簡樸生活。
楊魯安
楊魯安
談起老人的精神境界,同是收藏愛好者的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李博宏感慨萬分。他回憶道,2006年夏天,楊老打電話告訴他,南方兩個城市想以一套別墅、一輛汽車相贈,但條件是讓他捐一些藏品。楊老問:“如何?”李說:“好是好,但是人老了,舒適不等於舒服,況且你的藏品應留在內蒙古。”老人翹起大拇指說:“正合我意,50多年來內蒙古人民哺育了我,內蒙古才是接受我藏品的好地方。”

藝雙馨成佳話

內蒙古攝影家協會主席額博眼裡,楊魯安先生是中國書畫界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老人不僅懂得品鑒珍寶,還在篆刻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更讓人欽佩的是老人能書善賦,能吟會唱,是多才多藝的才子。
楊老一生筆耕不輟,就在病逝前夕,老人還在為他的一本未出版的書畫集操心,而這也成了老人最後的遺憾。但是讓老人足以欣慰的是,在他有生之年著述若干,已發表八十餘萬字,出版有《甲骨文書體辨識與摹寫》、《秦印簡說》、《吳昌碩書印之道別探》等。老人的學問非一般人所能及,他的研究治學不僅局限在收藏、書畫,還有戲劇評論、投資理財、財政金融等領域。僅金融、財政方面的論文就有100多篇。
魯安先生還在中國知名印社西泠印社擔任理事兼收藏與鑒定研究室主任,對此,額博說,這個社不是所有的書畫家都能夠加入的,而是有著非常高的條件和要求,不僅要有很高的藝術造詣,還要有極高的藝術品格。而楊老之所以能被這個國內知名印社看重,其才氣和人品可見一斑。
難怪著名書法家陳振濂在楊魯安先生捐藏開館時發來的賀信上這樣評價:“拜觀再三,驚嘆未能自己。蓋私人收藏,海內不乏名家,而如公之宏富者,則遍觀當世,無第二人矣。”
“楊老的人品是眾人公認的。”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張樹天是楊魯安在書畫方面的學生。他一直牢記魯安先生撰寫過的一幅對聯:“文品因人分高下,史因斷代識古今。”這是楊老最好的人品格言。
2000年中國書協授予楊老“德藝雙馨”書法家的榮譽稱號,同時他也是“20世紀中國書畫大展”的入選者。楊老在收藏中品味人生,領悟為人治學之道,正如他的格言所云:“創新作品見人格,不涉俗流逐世波。善取前賢成自我,渠成水到溯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