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痢

久痢

病名。指日久不愈或反覆發作的痢疾。

解讀


久痢是指日久不愈或反覆發作的痢疾。臨床特點是下痢日久不止或反覆發作,食欲不振,形體消瘦,甚則滑脫不禁。久痢見《明醫指掌》。《丹溪心法·痢》已有“血痢久不愈”、“下痢久不止”、“其或久痢后,體虛氣弱,滑下不止”的記載。臨床所見久痢,亦即前人所稱之休息痢。久痢一般包括休息痢、陰虛痢、脾泄痢、虛滑痢、瘀血痢。

中醫應用


一、病因病機
久痢的病因,多由於暴痢治療不當,或早用止澀之品。積熱未凈,或飲食不節,不戒嗜好,或過用寒涼,脾胃受損,氣血不足,久則腎氣不固所致。亦可因日久陰液虧耗所致。
二、治療原則
久痢的治療應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發作時宜以祛邪為主,兼以扶正。一般說久痢忌攻。《證治匯補·痢疾》:“久痢忌攻。氣本下陷,而再行其氣,后重不益甚乎;中本虛衰,而復攻其積,元氣不愈竭乎;濕熱傷血者,自宜調血,若過行推盪,血不轉傷乎;津亡作渴者,自宜止泄,若但與滲利,津不轉耗乎。”
三、分型論治
1、休息痢
臨床表現:時發時止,休作無定,經久不愈,證見倦怠怯冷,腹脹納差,發作時則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苔膩,舌淡紅,脈濡軟或虛大。
治法:清熱化濕,健脾溫中,佐以調氣和營。
方葯:連理湯加當歸、赤芍、木香、生地榆、秦皮等。
痢疾休止時,可用香砂六君子湯合香連丸,健脾益氣,兼清餘熱,以鞏固療效。
2、陰虛痢
臨床表現:發熱煩渴,入夜轉劇,痢下五色,膿血粘稠,滑泄無度,或下鮮血,臍下急痛,舌紅絳少津,脈細數。
治法:救陰泄熱。
方葯:可選用駐車丸、阿膠梅蓮丸、千金黃連湯、黃連阿膠湯等。
3、脾泄痢
臨床表現:飲食難化,其後大便不實,時常清泄,久久不愈,漸下膿血,脈虛大或虛細。而治法:先用楂術膏兼補兼消,助脾化積;次用參苓白朮散,以補脾固本。
4、虛滑痢
臨床表現:下痢稀薄,滑脫不禁,四肢睏倦,穀食不化,腹中微痛,腰痠怯冷,舌淡,六脈沉伏,或應指模糊。
治法:溫補脾腎,收澀固脫。
方葯:胃關煎合桃花湯或真人養臟湯。
5、瘀血痢
臨床表現:痢下日久,瀉下紫黑惡血,或與糞便兼夾,或純下紫黑,腹痛陣作,脈細急促,苔薄質有紫斑。
治法:活血化瘀。
方葯:桃紅四物湯加枳殼、甘草、黃芩、香附、陳皮、肉桂等。
四、其他療法
止痢方(《神灸經綸》)
組成:中脘、天樞、脾俞、三焦俞、大腸俞、足三里、三陰交。
加減:胸脘痞悶、不思飲食加內關,針刺用平補平瀉,以健胃行氣。下痢脫肛者加長強,針刺用補法,百會用艾條灸法,以昇陽益氣。
用法:先針中脘、天樞、足三里、三陰交,針刺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同時中脘、天樞加灸盒灸30分鐘。然後針刺脾俞、三焦俞、大腸俞,針刺用平補平瀉法,留針10分鐘,同時加灸盒灸10分鐘。
功效:溫脾益氣,化濕止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