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毛鼠
黃毛鼠
黃毛鼠(學名:Rattus losea),是鼠科、大鼠屬的動物。黃毛鼠體形中等大小,軀幹細,耳小而薄,後足短,背毛由淡棕褐色、棕褐色至黃褐色不等,腹毛由純白、灰白乃至灰色不等。
黃毛鼠主要是夜間活動,善游泳,穴居,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也食少量的動物性食物,全年均可繁殖,每胎產仔2-13隻,棲息地的類型十分廣泛,但以作物區為主,分佈於柬埔寨、中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泰國、越南。
黃毛鼠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徠概述圖來源: )
合併圖冊
黃毛鼠毛色變異很大,背毛由淡棕褐色、棕褐色至黃褐色不等;腹毛由純白、灰白乃至灰色。尾巴近乎一色,背面深褐色,底面略淡。尾環基部生黑褐色密而短的毛,尾環不明顯。前後足背面白色。
黃毛鼠臼齒咀嚼面的齒突十分明顯,每列橫嵴上的齒突均甚為發達。上頜第1門齒每個橫嵴在前緣向後凹入,將外側齒突分開,內側齒突微微向後移位;上頜第2臼齒第1橫嵴僅有外側齒突明顯,第3橫嵴外側齒突向上翹起;第3臼齒第1橫嵴也僅剩內側齒突,第2橫嵴3個齒突都發達,內側兩齒突向下彎曲,使第2橫嵴顯最新月狀,第3橫嵴中央齒突發達,內外側齒突較退化,與第2橫嵴內外齒突相接連成環狀。
黃毛鼠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因而棲息地的類型十分廣泛,但以作物區為主,是作物區的主要鼠種。黃毛鼠廣泛棲息在稻田、甘蔗地、甘薯地、香蕉地、菜園,其中以稻田區為多。此外,堤岸、灌叢、茅草坡也有其活動和棲居。黃毛鼠一般不入人房,只是在緊靠農田的房舍內才偶有發現。黃毛鼠隨著季節的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棲息地有明顯的變化,如夏秋兩季在水稻地區主要穴居於作物地附近的地邊、田埂、田基。水稻收割后,則群棲於稻草堆下或其他作物地附近。
合併圖冊徠
黃毛鼠穴居,洞穴比較簡單,一般只有2-3個洞口,洞口多向東南方,洞口之間有明顯的跑道,在作物地,有臨時更簡單的洞穴。洞口直徑30-50mm,洞形不一,隨地勢環境而築。有鼠的洞穴洞口光滑,並有從洞里推出的浮土、鼠糞和往來穿行的跑道,也有時發現洞口被泥土堵塞,但當其他洞口被襲擊時,即由此洞口逃跑。由於分佈區氣候溫暖、食物豐盛,所以洞穴簡單,也沒有貯糧的習慣。每個洞穴的鼠數,隨著不同季節有較大的差別,一般為2-3隻,最多達19隻。
黃毛鼠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鼠類。水稻、甘薯、甘蔗、小麥、玉米、花生、豆類瓜菜等,無一不食,但比較喜歡吃營養價值較高的種子食物,有時也食少量的動物性食物,而且它的食性往往隨著作物的變更而改變。
分佈於柬埔寨、中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泰國、越南。
中國分佈在浙江、江西、福建、安徽、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貴州、四川和湖南等地。
黃毛鼠
黃毛鼠繁殖力極強,全年均可繁殖,每年有兩個繁殖高峰期,分別在5-6月和9-10月,每胎2-13隻,多數產5-6隻。
序號 | 中文名 | 學名 | 命名人及年代 |
1 | 黃毛鼠東南亞種 | Rattus losea exiguus | Howell,1927 |
2 | 黃毛鼠指名亞種 | Rattus losea losea | Swinhoe,1871 |
3 | 黃毛鼠泰國亞種 | Rattus losea sakeratensis | Gyldenstolpe,1917 |
(資料來源:)
種群分佈不零散。該種在其棲息地很常見,種群數量呈上升趨勢。
在中國廣東,黃毛鼠的數量最多時間是在秋季繁殖高峰之後,其中以12月份為最高峰。由於春季繁殖高峰遠不及秋季,再加上夏季潮濕、炎熱,黃毛鼠死亡率較高。因此,八月份黃毛鼠的數量最低。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黃毛鼠
1、捕捉。人工捕捉或放養蛇、貓等動物。
2、藥物誘殺。在老鼠出沒的洞口行道投放毒餌誘殺。
①敵鼠鈉鹽0.05%餌料:即每100公斤穀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敵鼠鈉鹽50克,翻拌均勻。
②殺鼠迷0.04%餌料:即每100公斤穀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殺鼠迷4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