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印刷工藝學的結果 展開

印刷工藝學

第二版

《印刷工藝學(第二版)》是化學工業出版社於2016年10月出版的教材,由劉昕編著,介紹了印刷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印刷工藝控制的基本方法。

出版信息


印刷工藝學(第二版)
作者:劉昕 編著
叢書名: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書號:978-7-122-27521-9
開本:16K 787×1092 1/16裝幀:平版次:2版1次頁數:320頁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印刷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印刷工藝控制的基本方法,內容包括:潤濕原理,水墨平衡,紙張輸送與定位控制原理,印刷壓力的計算和檢測方法,圖文變形原理,油墨轉移方程及其應用,顏色複製基本理論,凹印、柔印和網版印刷的油墨轉移,油墨轉移中的現象,印刷品質量的監控與評價方法,印刷作業過程及其故障排除方法,網點印花。本書引入了把印刷工程的科學技術問題抽象為物理或數學模型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有助於培養讀者對印刷專業技術問題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的能力。

圖書目錄


第1章表面活性及其基本定理1
1.1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構與分類1
1.1.1結構特徵1
1.1.2分類1
1.2表面活性劑的基本性質4
1.2.1界面吸附、定向排列、膠束生成4
1.2.2臨界膠束濃度5
1.2.3表面活性劑的HLB值6
1.3表面活性劑的作用原理9
1.3.1潤濕和滲透作用9
1.3.2乳化、分散和增溶作用9
1.3.3起泡與消泡作用12
1.3.4洗滌作用12
1.4表面現象13
1.4.1表面張力與表面能14
1.4.2固體表面上的吸附17
1.4.3固體在溶液中的吸附17
1.4.4溶液表面的吸附18
1.4.5鋪展與潤濕18
1.5吸附定理20
1.5.1表面過剩量21
1.5.2Gibbs公式的推導過程21
1.5.3吸附定理的應用23
1.6乳狀液的形成及其性質25
1.6.1乳狀液的穩定性25
1.6.2膠印水墨乳化的類型26
複習思考題一27
第2章水墨平衡與潤濕控制29
2.1印版的表面狀態29
2.1.1PS版29
2.1.2鋅版30
2.1.3多層金屬版31
2.1.4紙基版31
2.1.5蛋白版32
2.1.6印版的親油基礎32
2.2潤濕印版基本原理32
2.2.1具有極性的水分子32
2.2.2油具有非極性33
2.2.3油水幾乎不相溶34
2.2.4選擇性吸附原理35
2.3接觸角的測量方法35
2.3.1角度測量法36
2.3.2長度測量法36
2.4水墨平衡原理37
2.4.1潤濕印版的作用37
2.4.2靜態水墨平衡38
2.4.3動態水墨平衡38
2.5潤濕液39
2.5.1普通潤濕液40
2.5.2乙醇潤濕液42
2.5.3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潤濕液42
2.6PS版潤濕液43
2.6.1檸檬酸的作用44
2.6.2表面活性劑的作用44
2.7親水膠體作用45
2.7.1阿拉伯樹膠45
2.7.2羧基甲基纖維素45
2.8潤濕液的pH值46
2.8.1潤濕液pH值對油墨轉移效果的影響46
2.8.2pH值及其測定方法47
2.9潤濕液濃度的控制48
2.9.1原液加放量的因素48
2.9.2潤濕液中原液濃度的控制49
複習思考題二49
第3章平張紙輸送與紙帶張力控制51
3.1平張紙輸紙機的工作循環及機構運動狀態51
3.2運動循環時間的確定53
3.2.1遞紙吸嘴放紙時刻54
3.2.2遞紙吸嘴前進的時刻54
3.2.3接紙輪抬起與壓在接紙輥上的時刻54
3.2.4前齊紙塊傾倒和直立時刻55
3.2.5雙張控制器擺動時刻55
3.3輸紙步距的計算與定位控制55
3.3.1輸紙步距的計算55
3.3.2定位紙張與下一張紙不碰側規的條件55
3.3.3空張時紙張不相碰的條件56
3.4紙帶張力自動控制與調節57
3.4.1紙帶張力控制57
3.4.2運動部件間的紙帶張力控制57
3.5紙卷的制動原理59
3.5.1紙卷制動的基本方程59
3.5.2紙卷打開過程的力學分析60
3.5.3紙卷制動的計算步驟63
3.6紙卷制動的方式及張力自動控制64
3.6.1紙卷制動的方式64
3.6.2固定帶圓周制動器的計算66
3.6.3張力自動控制系統67
3.7紙帶減振原理69
3.7.1減振器的作用69
3.7.2減振器的力學分析69
3.8紙帶引導系統73
3.8.1紙帶運動的路線和導紙輥73
3.8.2紙帶轉向裝置74
3.8.3紙帶縱向位置調節機構與紙帶自動套准系統76
3.8.4自動穿紙裝置78
複習思考題三79
第4章印刷壓力計算與選擇80
4.1壓力的評定方法80
4.2壓力與油墨轉移82
4.3印刷壓力的計算82
4.3.1平壓平型83
4.3.2圓壓平型83
4.3.3圓壓圓型85
4.3.4圓壓平與圓壓圓的壓力比較86
4.4壓力分佈曲線的作圖方法86
4.4.1壓力的分佈作圖方法87
4.4.2壓力的測量88
4.5輥筒半徑與印刷品質量90
4.6輥筒速度與速差92
4.6.1線速度與角速度92
4.6.2速差93
4.7保持最小速差的方法96
4.7.1接觸弧滑動量的計算96
4.7.2滑動量的分析100
4.7.3輥筒之間的摩擦101
4.7.4用速差曲線解析λ值的分配102
4.7.5λ值分配原則102
複習思考題四103
第5章圖文變形與相對位移106
5.1印版的變形106
5.1.1彎曲變形106
5.1.2拉伸變形107
5.1.3其他變形108
5.2接觸弧上的相對位移108
5.2.1圓壓平108
5.2.2圓壓圓110
5.2.3相對位移與印跡變形111
5.2.4接觸寬度上滑移量的計算113
5.3輥筒包襯的性能分析114
5.3.1包襯的性質114
5.3.2包襯的印刷性能115
5.4包襯厚度與相對位移116
5.4.1Z值大小與圖文變形的關係116
5.4.2圓壓平印刷機上的輥筒包襯118
5.4.3圓壓圓印刷機的包襯厚度120
5.4.4圖文變形量的計算121
5.5輥筒滾壓中的摩擦力及其分配轉化122
5.5.1滾壓中的摩擦力及其方向122
5.5.2包襯的表、背面摩擦124
5.6摩擦的危害與減少摩擦的方法125
5.6.1摩擦的害處125
5.6.2減少摩擦的基本方法126
複習思考題五126
第6章油墨轉移方程及其應用128
6.1輸墨裝置的性能指標128
6.1.1著墨係數128
6.1.2勻墨係數128
6.1.3打墨線數129
6.1.4儲墨係數129
6.1.5著墨率129
6.2油墨的傳遞轉移130
6.2.1給墨130
6.2.2油墨分配及其計算131
6.2.3油墨轉移行程134
6.2.4油墨轉移率及其測試136
6.3油墨轉移方程的建立137
6.3.1油墨轉移方程的建立137
6.3.2油墨轉移方程的應用138
6.4方程的參數賦值140
6.4.1近似法140
6.4.2實驗法142
6.4.3逼近法144
6.4.4三角形形心法146
6.4.5優化法147
6.5方程的修正149
6.5.1二次項修正法149
6.5.2指數修正法150
6.5.3擴大係數修正法150
6.5.4概率分佈修正法151
6.5.5紙面形狀修正法153
6.6影響油墨轉移的因素157
6.6.1承印材料157
6.6.2印版157
6.6.3機器的結構158
6.6.4印刷速度158
6.6.5印刷壓力158
6.6.6油墨的流動性159
6.7膠印的油墨轉移160
6.7.1膠印模式160
6.7.2普通膠印的油墨轉移161
6.7.3墨輥供水式膠印163
複習思考題六164
第7章顏色複製與灰平衡166
7.1印刷複製工藝流程166
7.1.1膠印的特點166
7.1.2工藝流程167
7.2顏色方程169
7.2.1網點與色彩再現169
7.2.2網點角度的影響169
7.2.3網點並列171
7.2.4網點疊合172
7.2.5網點並列與疊合173
7.3彩色複製方程173
7.3.1原稿與印刷品密度的關係173
7.3.2彩色複製方程174
7.4印刷工藝對網點傳遞的影響175
7.4.1印版的潤濕與上墨175
7.4.2墨層厚度177
7.4.3調值增大177
7.5相對反差178
7.5.1反差計算179
7.5.2反差計算尺179
7.6中性灰179
7.6.1灰平衡方法180
7.6.2END方法181
複習思考題七183
第8章凹印、柔印和網印的油墨轉移184
8.1凹版印刷的油墨轉移184
8.1.1凹版的網穴185
8.1.2凹版印刷的油墨傳輸187
8.1.3凹版印刷的油墨轉移189
8.1.4凹版印刷的油墨乾燥192
8.2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轉移193
8.2.1柔性版印刷的階調再現193
8.2.2網紋輥對油墨轉移的影響195
8.2.3柔性版變形的尺寸補償199
8.2.4柔性版油墨的印刷適性200
8.2.5柔性版印刷的印刷色序202
8.3網版印刷的油墨轉移203
8.3.1網版203
8.3.2刮板206
8.3.3絲網印刷工藝參數的確定208
複習思考題八211
第9章印刷過程中的現象與溫濕度212
9.1油墨的霧散(墨霧)212
9.1.1產生原因212
9.1.2影響因素212
9.2疊印214
9.2.1影響因素214
9.2.2疊印率215
9.3透映與反印215
9.3.1透映215
9.3.2反印216
9.4剝紙216
9.4.1剝紙現象216
9.4.2影響剝紙的因素217
9.5膠輥、橡膠布的正確使用220
9.5.1膠輥的故障及其排除220
9.5.2橡膠布的正確使用221
9.6相對濕度與紙張油墨221
9.6.1相對濕度221
9.6.2紙張含水量對印刷品的影響222
9.6.3紙張的適性處理223
9.6.4溫濕度對油墨的影響224
9.7靜電的產生及其消除225
9.7.1物質帶電機理225
9.7.2消除靜電的原理和方法227
9.7.3靜電的危害228
9.7.4靜電危害的消除方法229
複習思考題九231
第10章印刷過程式控制制與質量評價233
10.1網點234
10.1.1網點的計算方法234
10.1.2網點的傳遞與網點增大值235
10.1.3網點面積與密度的關係238
10.2墨量的監控及網點增大242
10.2.1墨層厚度的控制242
10.2.2網點增大值計算243
10.3印刷測試條243
10.3.1布魯納爾第一代測試條243
10.3.2布魯納爾第二代測試條246
10.3.3格雷達固彩色測試條247
10.3.4哈特曼印刷控制條248
10.4印刷過程質量控制系統248
10.4.1墨量監控與套准控制249
10.4.2印版圖像數據獲取與存儲250
10.5圖像複製質量的評價252
10.5.1圖像複製質量的評價方法252
10.5.2印刷品質量的綜合評價方法254
10.5.3數據化評價方法259
複習思考題十263
第11章印刷作業與故障分析265
11.1印刷色序265
11.1.1單色機印刷265
11.1.2雙色機印刷266
11.1.3四色機印刷266
11.2樣張觀察267
11.2.1試印樣張觀察267
11.2.2印刷階段的觀察檢查268
11.2.3控制水墨的變化269
11.3水墨平衡的監控270
11.3.1水分不當的弊病270
11.3.2水墨關係270
11.3.3水量大小與控制271
11.4輸紙272
11.4.1紙張堆垛準備273
11.4.2輸紙過程中紙垛高低273
11.4.3輸紙器的操作274
11.5機器運行276
11.5.1機器的日常檢查276
11.5.2機器的潤滑277
11.6其他作業279
11.6.1配色記錄與樣張保存279
11.6.2墨的流變控制279
11.6.3墨輥脫墨280
11.6.4水墨補充280
11.6.5清洗橡膠布280
11.6.6擦版280
11.6.7檢查機器280
11.7故障分析與處理280
複習思考題十一286
第12章網點印花288
12.1印花工藝288
12.1.1絲網印花288
12.1.2轉移印花289
12.1.3直接印花289
12.1.4半色調網點印花289
12.2原色染料的篩選290
12.2.1光譜法篩選291
12.2.2原色染料的主波長與色純度291
12.2.3原色染料的評價方法292
12.3織物表面光學性能292
12.3.1織物光澤感空間模型292
12.3.2光澤度對色度的影響294
12.4織物組織結構對網點印花呈色的影響296
12.4.1織物中毛細孔洞縫隙的基本特徵296
12.4.2織物中各種孔隙率296
12.4.3織物中孔洞的描述指標297
12.5織物表面平滑度與印花平滑度298
12.5.1織物輪廓的平均算術偏差298
12.5.2織物印花平滑度與接觸面積比298
12.5.3織物結構對印花網點的影響299
12.6織物潤濕性能對網點滲化的影響301
12.7網點印花呈色數學模型302
12.7.1網點呈色基本原理302
12.7.2網點印花的數學描述303
12.7.3網點印花的數學模型306
12.7.4網點印花模型的求解方法308
12.8織物印花的色差評價312
12.8.1三倍標準差法312
12.8.2印花色差新坐標評價分析313
12.9網點印花工藝主要參數的確定315
12.9.1網版與分色片參數315
12.9.2印花壓力、刮板角度與最佳適印距離、蒸洗參數315
複習思考題十二316
附錄318
附錄1印刷工藝學實驗名稱318
附錄2實驗報告基本格式318
參考文獻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