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窪鎮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原下轄鎮

大家窪鎮,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的原下轄鎮,現為大家窪街道,位於寒亭區,下轄有33個行政村,總戶數9480戶,總人口3萬人。總面積為229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為3.95萬畝。

簡單介紹


1995年,國民生產總值21759萬元,比上年增長9.8%;工農業總產值42727萬元,比上年增長10.7%;農民人均純收入2881元,比上年增加558元;農村儲蓄餘額11332萬元。 1995年,糧食種植面積3.7萬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500畝;糧食單產275公斤,總產1019萬公斤;經濟作物單產40.4公斤,總產10.1萬公斤。 1995年,全鎮共有鎮辦企業12家。其中,組建為省級企業集團的有3家。
大家窪鎮1991年以來,大搞沿海灘塗開發和發展鎮村工業,形成了4大經濟支柱。1994年,全鎮實現農村社會總產值17.6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00元。鄉村企業。圍繞為大企業配套,先後建起了塑料編織袋廠、水泥廠、裝運公司、築路公司、設備安裝公司、鹽化工機械廠、溴素廠等15處鎮辦企業和100多處村辦企業,從業人員達8000餘人,形成了為大企業配套的鄉鎮企業群體。水產養殖業。經過幾年的開發建設,全鎮開發灘塗面積15萬畝,先後建起2.5萬畝養蝦場和12.5萬畝貝類養殖場,水產品年產量達15萬噸,產值2.5億元。1993年以後,在對蝦養殖受損的情況下,及時調整養殖結構,採取魚蝦混養、蝦貝混養、梭子蟹養殖等多種方式,海水養殖業保持了穩定的發展勢頭。海洋捕撈業也有了長足發展。1994年,全鎮共捕撈海產品34743噸,完成產值5512萬元。鹽和鹽化工業。綜合利用地下滷水資源,大力發展鹽和鹽化工項目。1994年,全鎮原鹽總產量74萬噸,比上年增長5%,實現產值1.1億元。堅持鹽化並舉,先後建起2500噸的溴素廠、二溴醛和氯化鎂廠,以及100噸的TMB、輕質碳酸鈣、溴素深加工等項目。 1994年,全鎮完成化工總產值9270萬元,比上年增長13%;化工產品銷售率達到98%;完成銷售收入2800萬元,實現利稅300萬元。城鎮建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集中搞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先後建起中小學、幼兒園、敬老院、影劇院、醫院、車站、百貨大樓、商業服務網點以及農貿市場等配套設施,新上了容量為4000門的程式控制交換機和自來水、集體供暖、液化氣供應等設施。鎮區內部建築面積已達7平方公里,初具現代化小城鎮規模。城鎮建設的發展,促進了第三產業的騰飛。全鎮有集體、聯合體及個體辦商業攤點700個,從業人員達4000多人;鎮區內開發建設了近4萬平方米的沿街商業戶。建起商品樓及“渤海小區” 、“駕屋小區”等5個居民小區。199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7000萬元,比上年增長35%。連續3年被省政府授予“明星鄉鎮”稱號。

歷史沿革


大家窪就是現在的山東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自唐朝開始,經宋、元、明、清4朝,大家窪皆屬壽光縣(現稱壽光市)南皮鄉,駐地五台(現壽光市候鎮)。清宣統2年(1910年),全縣劃成15個自治區域,南皮鄉屬觀海區。1912年民國政府成立后仍襲之。
1932年(民國21年),壽光縣國民黨政府奉命將15個區並為10個區,觀海區為第九區。 1942年10月,壽光縣九、十區與濰縣四、五區組成壽濰縣,縣府駐劉家呈子村(現濱海開發區大家窪街道辦事處劉家呈子村)。1944年4月壽濰縣撤銷, 5月建昌濰縣(包括昌邑市部分區、村)。
1945年10月,昌濰縣撤銷后,第九區復屬壽光縣,區駐地先後在榆樹園子、七里庄、劉家呈子(現濱海開發區大家窪街道辦事處榆樹園子、七里、劉家呈子)等村。
1948年7月第九區改稱望海區,駐地先後在東黑村、道口村,1950年5月改稱第九區,駐道口村。
1953年更名為道口區。
1955年4月從道口區析出成立漁業區,駐大家窪村(現濱海開發區大家窪街道辦事處大家窪村)。
1958年2月撤區並鄉,設大家窪鄉,同年9月,建海濱人民公社。
1959年公社機關由石橋村(現濱海開發區大家窪街道辦事處石橋村)遷至道口村,改稱道口人民公社。1984年4月從道口人民公社析出,建大家窪鎮(2005年1月改稱大家窪街道辦事處)。
1995年8月15日,以山東羊口鹽場、濰坊純鹼廠和壽光市大家窪鎮為依託,成立濰坊海洋化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面積283平方公里。
2002年9月12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05年12月,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定為省級開發區,定名“山東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
2007年8月3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作出關於同意壽光市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複:同意撤銷田馬鎮,將原田馬鎮的行政區域併入稻田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留呂鎮,將原留呂鎮的行政區域劃歸洛城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地不變。同時,將大家窪街道劃歸寒亭區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