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蚋

雙翅目蛾蚋科動物

蛾蚋(e rui )科又稱蛾蠓科、毛蠓科,俗稱蛾蠅。是微小型多毛或鱗毛的雙翅目昆蟲,包括吸血的白蛉和室內常見的蛾蚋等重要衛生害蟲。幼蟲多生活在水生生物的棲息地(往往是含氧低的地方),包括浴缸、洗手盤等,是浴室常見的滋擾性害蟲。

形態特徵


蛾蚋成蟲頭部小而略扁,複眼左右遠離,無單眼;觸角長,與頭胸約等
蛾蚋
蛾蚋
或更長,由12~16節組成,輪生長毛;口器的下顎須長而曲折,4或5節,喙短而吸血性者長。胸部粗大而背面隆突,小盾片圓;足較短或細長,脛節無端距。翅基部窄而端部或尖或圓,常呈梭形;翅緣和脈上密生細毛,少數還有鱗片,翅脈縱脈多而明顯,至少有9條縱脈伸達翅緣,橫脈少而不顯僅在翅基部有,基室短小;亞前緣脈(Sc)多短或不完整,徑脈(R)分4或5條,中脈(M)分3或4條,肘脈(Cu)只1條,臀脈(A)很短或退化。腹部筒形,6~8節,雄外生殖器發達而顯露,雌產卵器突出。
幼蟲細長筒形,全頭型,無足,兩端氣門式或后氣門式,體12~14節,體背側多有骨化片,側腹面常有膨突幫助移動,后氣門式的氣門位於一短粗管上;體多剛毛或棒狀毛,腹端常有長毛或毛刷等飾物;水生幼蟲還有氣管鰓和附著用的吸盤狀結構。幼蟲多為腐食性或糞食性,生活在朽木爛草及土中,有些生活在下水道中,羽化后常見於室內。

生活習性


生活史

蛾蚋卵期為2日;幼蟲四個齡期,約14日開始化蛹;蛹約3-4日羽化。雌成蟲產卵的平均數是241±16.6粒,約在羽化后的3-4日會開始產卵。成蟲在羽化后的3-4天就開始死亡,14天內大部分的成蟲會死亡;但也有活過一個月的記錄。

行為

蛾蚋聚集分佈在潮濕環境。聚集分佈的種群對不良環境條件
蛾蚋
蛾蚋
的抗性可能比單獨的個體要強,所以容易聚集出現。
蛾蠓成蟲除家室常見外,野外潮濕環境極常見,有的生活在白蟻巢、鼠洞、獸穴等處。水生者除污水外,也有在靜水或瀑布之下的。蛾蠓的成蟲靜止時翅多呈屋脊狀斜覆體上或向後上方斜翹,翅多毛或鱗而似小蛾,故有蛾蚋、蛾蛉、毛蛉等名。按“蛉”字已久用於脈翅類昆蟲,而毛蛉、蛾蛉已是脈翅目科名故不宜再用;而白蛉已然慣用就依舊之。

棲息環境


白斑蛾蚋和星斑蛾蚋的幼蟲在都市中,主要孳生在含有腐敗有機質的淺水域,化糞池、污水池、廁所、浴室洗臉台、地板積水、廚房的水槽、潮濕的抹布等都能培養出大量的蛾蚋。室外的淤積排水溝和一些有機質較高的積水容器中,也能發現蛾蚋幼蟲的蹤跡。羽化后的蛾蚋成蟲大多就近停在牆壁上。

主要危害


機械性病媒:白斑蛾蚋、星斑蛾蚋經常出現在廚房、浴室牆壁上,且全身長滿細毛,容易攜帶病菌,有污染食物、傳播疾病的可能性。蛾蚋的活動不高,機械性傳播疾病機率不大,白斑蛾蚋和星斑蛾蚋的生態習性,有散播大腸桿菌疾病的可能性。
騷擾性害蟲:棲息在白色油漆或磁磚牆壁上的蛾蚋,會影響視覺清爽及室內清潔。蛾蚋的飛行能力不強,經常停在牆壁上不動,只有在受干擾時才會飛離原地。飛行一小段距離,又停在附近的牆壁上。蠅蛆病:蛾蚋的"害蟲"性,最重要是會造成蠅蛆病(myiasis),一般都是星斑蛾蚋所造成的。蛾蚋幼蟲在一般情形下,是一種自由生活(freeliving)的昆蟲,不需要寄生在宿主體內,就能完成生活史。幼蟲或卵意外進入宿主體內,也能利用宿主的組織來完成生活史。一般認為蛾蚋性蠅蛆病的產生,是傷口護理、消毒不良等意外因素所造成的兼性寄生。室內休息時偶會鑽入鼻孔引起炎症。

防治方法


防治蛾蚋最根本的方法為環境的整頓;蛾蚋主要是孳生在各種積水中,只要把容器積水倒掉、地板或水槽積水清除、室外水溝維持暢通,就可以把蛾蚋的數量制住。在化糞池中孳生的幼蟲,可以投入昆蟲生長調節劑等,可同時治蛾蚋白腹叢蚊。
蛾蚋
蛾蚋
成蟲的清除:蛾蚋的體長約3毫米,使用電蚊拍,就可以有效清除。化學藥劑可以使用一般家庭用的合成除蟲菊酯噴霧劑。
幼蟲是一種很小的蛆,長大了羽化。這種昆蟲生性嗜好黑暗,蛆就生活在下水道和下水管中的管壁上,以腐朽污穢的物質為食。只有羽化了的成蟲有翅膀可以飛翔。這種昆蟲本身對人類沒有什麼危害,只是它生活在髒兮兮的地方,從污水管中飛出來。在地漏或者下水管道裝一個地漏配套專用存水彎,防蟲地漏不僅可以防止小飛蟲進入室內,還可以防止返味。無需改動原有地漏。
1、經常保持廁所所有地漏有水,水蒸發乾了,就趕緊往地漏倒上水。這樣臭氣不但被水密封了,地溝蟲也休想飛出來,這是最環保、最經濟有效的辦法。另外別忘了洗臉池是和下水管相相通的,不用洗臉池時,也應該把下水口蓋上。
2、如果要長期保持地漏沒有地溝蟲,可以去衛生防疫站買一些低毒的殺蟲劑,用水稀釋后,打開地漏,狂噴一陣子,再蓋上。經常噴少許殺蟲劑,可以長期沒有地溝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