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格加廖夫輕機槍

捷格加廖夫輕機槍

РПД,或羅馬字RPD(Ручной Пулемёт Дегтярёва; Ruchnoy Pulemyot Degtyaryova,意為“捷格加廖夫輕機槍”)是由前蘇聯少將捷格加廖夫設計的一種機關槍,使用蘇聯7.62×39mm短彈,於1944年定型,生產於1944-1960年間。RPD的設計意圖是取代ДП(DP輕機槍)。RPD的出現意外成為西方班組支援武器的靈感來源。

歷史


大約在1943年,蘇聯人開發出一種新的中間彈藥,由尼古拉·伊萊扎羅夫和鮑里斯·賽明設計;這種子彈被稱為M43。許多設計師包括Vasily Degtyaryov、Sergei Simonov和Alexei Sudayev開始著手設計一種裝填這種子彈的新型機槍。
1944年舉行了競爭試驗,Degtyaryov提交了他的RD-44設計進行測試;該武器被指出性能良好。這種武器也在部隊中進行了小批量生產測試。在所有的設計中,RD-44被認為是最佳的,經過一系列的修改,在1948年被採用並稱為RPD。其生產由Degtyaryov工廠負責。
RPD是蘇聯軍隊最先幾款採用的M43子彈的武器之一。這種武器最初用作重型火力壓制的主要武器,在20世紀50年代左右被降級為二線服役;最終被PK機槍於1960年完全取代掉了重型火力壓制的角色。儘管如此,RPD仍是俄羅斯軍隊的後備力量。然而,在其他華沙條約組織和發展中國家,由於其可靠性,RPD仍在前線服役。

產品信息


DP輕機槍由蘇聯軍械師瓦西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傑格佳廖夫設計研製,是完全由蘇聯製造的最早的輕機槍之一,並於1927年12月21日替代“馬克沁-托卡列夫”機槍裝備工農紅軍。DP輕機槍配用彈種也為7.62×54mm的槍彈。由科夫洛夫工廠(現稱“捷格加廖夫工廠”)生產。1928至1929年DP輕機槍曾被裝備在裝甲車、坦克及飛機上。此類機槍共生產有70多萬挺,也曾被廣泛用在衛國戰爭中。第一批DP輕機槍配置圓盤式彈盤。戰爭結束后,在DP輕機槍的構造基礎研製出採用彈鏈供彈的RP-46式連用機槍。蘇聯原創DP機槍在衛國戰爭結束后從蘇聯武器裝備中退役,但至今在局部地區衝突中仍有被使用。

結構特點


捷格加廖夫輕機槍結構簡單,全槍只有65個零件,製造工藝要求不高,適合大量生產,而且槍的機構動作可靠,但質量太差。
該槍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閉鎖機構為中間零件型閉鎖卡鐵撐開式(俗稱魚鰓撐板式)。閉鎖時,靠槍機框復進將左右兩塊卡鐵撐開,鎖住槍機。採用彈盤供彈,彈盤由上下兩盤合攏構成,上盤靠彈簧使其迴轉,不斷將彈送至進彈口。該彈盤可容彈47發,平放在槍身的上方。發射機構只能進行連發射擊,有經常性的手動保險。槍管與機匣採用固定式聯接,不能隨時更換。槍管外有護筒,下方有活塞筒,內裝活塞和復進簧。槍身的前下方裝有兩腳架。
瞄準裝置
該槍瞄準裝置由柱形準星和帶V形缺口照門的弧形表尺組成。準星上下左右均能調整,兩側有護翼。表尺也有護翼,該護翼兼作彈盤卡筍的拉手。
彈藥
該槍發射前蘇聯1908年式7.62mm有底緣槍彈。

性能數據


口徑----7.62mm
初速----840m/s
最大射程----3000m
表尺射程----1500m
有效射程----800m
槍口動能----3303J
理論射速----600發/min
戰鬥射速----80~90發/min
自動方式----導氣式
閉鎖方式----卡鐵撐開式
發射方式----連發
供彈方式----彈盤
容彈量----47發
全槍長----1270mm
槍管長----605mm
膛線----4條,右旋
火線高----276mm
全槍質量(不含彈盤)----9.1kg
槍架質量----700g
供彈具質量
47發實彈盤----2.8kg
47發空彈盤----1.59kg
瞄準裝置
準星----柱形
照門----V形
瞄準基線長----616mm
配用彈種----1908年式7.62×54,mm

評價


堅固可靠的輕機槍,為蘇聯步兵提供了靈活的火力支援,彌補了蘇軍沉重的馬克沁M1910和郭留諾夫機槍機動不便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