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項黃馘

槁項黃馘

面色蒼黃。形容不健康的容貌。槁項黃馘,漢語成語,拼音是gǎoxiànghuángguó,意思是指面色蒼黃,形容不健康的容貌。出自《莊子·列禦寇》。

成語解釋


釋義:面色蒼黃。形容不健康的容貌。
釋義:枯乾;項:頸項;馘:多音字(“guó”與“xù”,因“xù”極少用,一般字典無“xù”音,《康熙字典》中有所記述。本義為古代戰爭中為計數報功而割下敵人的左耳,這裡則是指“臉”)。

成語典故


出處:《莊子·列禦寇》:“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
舉例:賢者槁項黃馘而死於下,不賢者比肩接跡而顯於世。(明·瞿佑《剪燈新話·修文舍人傳》)

詞語辨析


【近義詞】:面黃肌瘦
【反義詞】:肥頭大耳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不健康的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