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唇炎

腺性唇炎

腺性唇炎是以唇腺增生肥大、下唇腫脹或偶見上下唇同時腫脹為特徵的唇炎。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好發於中年。病損主要累及唇黏膜及唇部內側的小唾液腺,是唇炎中較少見的一種疾病。病因尚不明了。先天性因素可能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關。後天性因素包括使用具有致敏物質的牙膏和漱口水、外傷、吸煙、口腔衛生不良、不良情緒、紫外線過度照射等,還報道吹奏樂器者較多見。腺性唇炎表現為唇部腫脹肥厚,伴有明顯腫脹感。唇內側黏膜可見多處唇腺導管開口擴張,在開口處有透明的露珠狀黏液排出。當伴有繼發感染時,唇內側黏膜可能會出現淺層潰瘍,唇紅可形成痂皮。去除痂皮后露出紅色潮濕狀黏膜。治療方法包括去除可疑誘因、避免不良刺激、局部治療、抗感染治療及外科治療。唇部肥厚、失去正常紅潤影響美觀。睡眠時因唾液分泌減少和黏稠度增加而致上下唇紅粘連,清醒時又因乾燥而黏結成淺白色薄痂。深部黏液腺化膿併發生瘺管,長期不愈可發生癌變。一般及時治療,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口腔黏膜科、口腔科

病因


● 病因尚不明了。先天性因素可能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關。後天性因素包括使用具有致敏物質的牙膏和漱口水、外傷、吸煙、口腔衛生不良、不良情緒、根尖病灶、紫外線過度照射等,還報道吹奏樂器者較多見。有報道指出在白化病患者病情更為嚴重,也有人認為此病為克羅恩病的一種表現。

癥狀


● 好發於中年。可分為:單純型、淺表化膿型、深部化膿型。

單純型腺性唇炎

● 單純型腺性唇炎是腺性唇炎中最常見的一型。唇部浸潤性肥厚,可較正常人增厚數倍,有明顯的腫脹感,並可捫及大小不等的小結節。
● 唇部黏膜面可見針頭大小如篩孔樣排列的小唾液腺導管口,中央凹陷,中心擴張,有透明的黏液自導管口排出,擠壓唇部則見更多黏液如露珠狀。
● 睡眠時因唾液分泌減少和黏稠度增加而致上下唇紅粘連,清醒時又因乾燥而黏結成淺白色薄痂。

淺表化膿型腺性唇炎

● 又稱Baelz病,由單純型繼發感染所致。
● 唇部有淺表潰瘍、結痂,痂皮下集聚膿性分泌物,去痂后露出紅色潮濕基底部,擠壓可見腺口處排出膿性液體。
● 在慢性緩解期,唇黏膜失去正常紅潤,呈白斑樣變化。

深部化膿型腺性唇炎

● 此型為單純型和淺表化膿型反覆膿腫引起深部感染而致,深部黏液腺化膿併發生瘺管,長期不愈可發生癌變,是嚴重的腺性唇炎。
● 唇紅表面糜爛、結痂、瘢痕形成,呈慢性病程,此起彼伏,唇部逐漸瀰漫性肥厚增大。

檢查


● 需要做體格檢查、唇部活檢診斷腺性唇炎。

體格檢查

● 可了解患者唇部黏膜的特點,有助於診斷本病。

唇部活檢

● 可了解患者唇部病變的病理學特點,可查看是否發生惡變,可確診本病。

診斷


● 醫生根據臨床表現、唇部活檢確診本病。
● 臨床表現:唇部肥厚,明顯腫脹感,可見唇部淺白色薄痂。嚴重者可有唇紅表面糜爛、結痂、瘢痕形成。
● 唇部活檢:可確定本病。

鑒別診斷


● 唇部腫脹、有結節狀突起物應與肉芽腫性唇炎、良性淋巴組織增生性唇炎鑒別:后兩者均可出現腫脹、顆粒狀結節和繼發感染時滲出,結痂。
● 肉芽腫性唇炎常自唇的一側發病向另一側進展,形成巨唇,且不易消退。
● 良性淋巴組織增生性唇炎則以乾燥、出血、糜爛脫皮為主,且可同時發生於頰、齶等部位,又稱“良性淋巴組織增生病”。可依靠組織病理學做出鑒別。
● 唇部黏液腺囊腫:腺性唇炎結節狀損害較大且數目較少時應與唇部黏液腺囊腫鑒別:後者常單發,腫塊呈淡藍色、柔軟、周圍清晰、基底部活動,有時突出於黏膜表面呈皰狀,直徑可達0.5~1cm,進食后腫脹明顯增加,能自行破裂后消失,但易複發。

治療


● 治療方法包括去除可疑誘因、避免不良刺激、局部治療、抗感染治療及外科治療。
● 去除可疑誘因,避免不良刺激:如戒煙、戒酒、避免較強日光照射等。
● 局部治療可注射潑尼松龍混懸液、曲安奈德注射液等皮質激素製劑,或用放射性核素³²P貼敷。
● 內服可用10%碘化鉀溶液。有繼發感染可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控制后可局部用金黴素甘油、醋酸氟輕鬆軟膏等局部塗布。
● 對於唇腫脹明顯,分泌物黏性較強者,在小心切除下唇增生的小唾液腺后,行紅唇切除術及美容修復。對唇腫明顯外翻,疑有癌變者,儘早活檢明確診斷。

危害


● 唇部肥厚、失去正常紅潤影響美觀。
● 睡眠時因唾液分泌減少和黏稠度增加而致上下唇紅粘連,清醒時又因乾燥而黏結成淺白色薄痂。
● 深部黏液腺化膿併發生瘺管,長期不愈可發生癌變。

預后


● 大多數腺性唇炎呈慢性良性過程,但有些病例可發展成鱗狀細胞癌,因此對腺性唇炎應定期隨訪觀察。

預防


● 盡量避免長期日晒,避免局部刺激,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局部清潔,防止繼發性細菌感染。
● 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厚味等刺激性食物,忌煙酒。

參考文獻


● [1] 陳謙明。口腔黏膜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7
● [2] 於世鳳。口腔組織病理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