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

呼吸道

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因此通常稱為氣道。呼吸道是肺泡里的氣體(肺泡氣)與體外氣體(主要指周圍環境的空氣,也包括通過氧氣瓶或呼吸機等裝置吸入的氧氣或混合性氣體)進出肺泡,進行交換的通道,主要指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眾所周知,人必須呼吸,沒有呼吸就沒有生命。“吸”就是從外界攝取富含氧氣(O2)的新鮮空氣,其中含氧20%左右,“呼”就是將體內各器官組織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CO2)排出體外。“呼”和“吸”是密切配合,相互協調的兩個生理過程,缺一不可。氧氣從外界經氣道、肺泡進入血液,二氧化碳從血液經肺泡、氣道排出體外,肺泡是氣體交換的場所。氣道和肺泡共同組成呼吸系統,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因此通常稱為氣道。呼吸道是肺泡里的氣體(肺泡氣)與體外氣體(主要指周圍環境的空氣,也包括通過氧氣瓶或呼吸機等裝置吸入的氧氣或混合性氣體)進出肺泡,進行交換的通道,主要指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眾所周知,人必須呼吸,沒有呼吸就沒有生命。“吸”就是從外界攝取富含氧氣(O2)的新鮮空氣,其中含氧20%左右,“呼”就是將體內各器官組織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CO2)排出體外。“呼”和“吸”是密切配合,相互協調的兩個生理過程,缺一不可。氧氣從外界經氣道、肺泡進入血液,二氧化碳從血液經肺泡、氣道排出體外,肺泡是氣體交換的場所。氣道和肺泡共同組成呼吸系統,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

結構與功能


● 醫學上又把整個呼吸道(包括肺泡)分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兩部分,一般以環狀軟骨(喉結的下方)下緣為分界。其上,包括鼻、咽、喉(聲帶)及其鄰近器官,例如扁桃體、鼻竇,屬於上呼吸道;其下,包括氣管、支氣管及肺屬下呼吸道。氣道各部位的解剖和組織結構不同,大體與其功能相適應。
● 1.上呼吸道
● 鼻,包括外鼻、鼻腔和鼻竇,是呼吸道的前沿陣地。外鼻的前端開闊部分叫鼻前庭,其內有鼻毛,正常情況下它對吸入氣起過濾作用,阻止空氣中的粉塵和有害微生物隨空氣進入呼吸道。鼻的外側壁有上、中、下3個鼻甲,黏膜分佈著豐富的血管,它對吸入氣起加溫和加濕的作用,因此不管外界的空氣多干多冷,經正常的鼻黏膜,到了氣管以下均變成37℃,相對濕度100%的氣體。
● 2.下呼吸道
● 氣管和支氣管像一棵倒立的大樹,氣管像樹榦,分出左右兩大岔,即為左右主支氣管,分別組成左肺(又分左上葉和左下葉)和右肺(分為右上葉、右中葉和右下葉)。氣管的長度10~13厘米,體表定位相當於第6頸椎至第5、6胸椎之間。人在呼吸過程中,支氣管的管徑略有變化,吸氣時稍有擴張,在吸氣的狀態下管徑大於2毫米者稱為大氣道,包括肺葉和肺段支氣管。等於或小於2毫米者稱為小氣道,包括亞段以下的支氣管和細支氣管。有些人把大氣道誤認為上呼吸道,實際上大氣道是下呼吸道的一部分。小氣道管腔狹細,管壁菲薄,又無軟骨支撐,易扭曲陷閉,一旦發生炎症,更易為黏液阻塞,發生小氣道病變。小氣道也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的病變部位。
● 氣管支氣管樹共有23級分支,越分越細,終末細支氣管分支數多達65000支,其最末端就是肺泡,是氣體交換的部位。終末細支氣管與肺泡之間為呼吸性支氣管,共分3級,其下依次為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終末支氣管以下的呼吸性支氣管及其所屬的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合稱肺腺泡,是肺的基本單位。每支終末支氣管支配著相應的腺泡單位,而每3~5支終末支氣管則組成一個次級肺小葉。肺腺泡是肺氣腫病理改變的主要發生部位。
● 氣管和支氣管黏膜的表面含有很多纖毛細胞,它的頂端伸出纖毛和微絨毛,每個細胞約有250~300根纖毛伸向管腔,每平方厘米黏膜表面約有15億~20億根纖毛。纖毛不停地做規則的波狀運動,將氣道分泌物及吸入異物推向咽部。氣管和支氣管黏膜下還含有許多腺體,它們分泌一定量的黏液,使呼吸道保持濕潤,為纖毛的正常活動提供“潤滑劑”。適量的黏液還可把吸入的細小異物和侵入的微生物黏附在一起,藉助纖毛的擺動帶到咽部,通過咳嗽、咳痰將它們排出體外。
● 支氣管末梢的分支極多,肺泡數量極大,估計每側肺有3億個肺泡,作為氣體交換場所的肺泡表面積達40~80平方米,約為成年人體表總面積的40倍。
● 氣道要保證氣體出入無阻必須滿足下列條件:①一定大小的管腔;②管腔必須保持一定的柔軟性和舒縮性;③管腔內不能有過多的分泌物;④纖毛能夠自由擺動。
● 3.神經支配
● 氣管支氣管受雙重神經管制,迷走神經使其收縮,交感神經使其舒張。由此可見,正常情況下,氣管支氣管樹的結構不但適合作為氣體通路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防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