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花岩的結果 展開
- 潼南縣
- 縉雲縣
花岩
潼南縣
花岩鎮因一座山形如蓮花而得名,地處潼南區西北部,與四川省遂寧市的馬家、大安、磨溪接壤。距潼南縣城25公里。清初建場,以花岩寺得名。1950年建花岩鄉,1967年改名紅岩,1981年複名花岩至今。
花岩鎮因一座山形如蓮花而得名,地處潼南區西北部,與四川省遂寧市的馬家、大安、磨溪接壤。距潼南縣城25公里。
花岩是一個象形的名稱。距場鎮100米左右,有一座小山,山的周圍由一圈岩石圍繞,岩石的形狀就像蓮花瓣,整個外觀看起來像一朵蓮花,又因其地由堅硬的砂岩組成,花岩這個名稱也由此傳開,其附近的集市也就名曰花岩場。
花岩自民國以來立場鎮,后黨政辦公地設於此,故曰花岩鄉。
1949年11月17日,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花岩解放。
1955年花岩鄉人民政府更名為花岩鄉人民委員會。
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會議上,作出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為響應黨的號召,更名為花岩公社。
1966年至1976年文革中更名為紅岩公社,由此也留下了花岩歷史上一抹鮮紅的印記。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更名為花岩鄉。
1994年撤區並鄉,更名為花岩鎮,此名沿用至今。
花岩鎮幅員面積25.5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693畝,轄5個行政村,38個村民小組,人口13559人,其中農業人口12853人,非農人口706人。
花岩鎮基礎設施齊全。交通便捷,距省道205線7公里,全是水泥路面,距遂寧市的大安、馬家均為7公里,通行順暢,擬於2003年底按三重三級水泥路標準進行改造。有村社公路42.5公里,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實現了社社通公路。農村電網改造已於2012年全面完成。村村開通了光纖電視,用戶達650戶。村村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全鎮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達5000門。有自來水廠一個,日供水量達2000立方米。鎮天然氣供氣工程正在建設之中,可望在2004年初正式供氣。有中心學校1所,村小學5所,有教職工98人,有中高級職稱教師 16人,有初中9個班,小學23個班,有學生800人。有中心衛生院1個,醫療衛生點14個,從業醫師28人。
花岩鎮資源豐富。境內天然氣儲量豐富,利用值高,是四川第三大油氣田—磨溪油氣田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油氣井5口。鎮內農副產品豐富,主產水稻、梨、玉米、紅苕等,矮株蜜梨已成全鎮的主導產業,是重慶市梨子生產基礎之一。現種植矮株蜜梨4800餘畝,已掛果3500畝,年產密梨800餘噸。到2005年產量可達1100餘噸。“花岩粉條”是花岩的傳統產品,生產歷史久遠,其優良的品質已在重慶地區具有較大影響。年產各類粉條400噸。勞動力資源豐富,有勞動力4000多個,外出務工經商人達2300餘人,通過學習和實踐,勞動力素質較高。
花岩鎮人傑地靈,民風淳樸,花岩人民勤勞聰慧。花岩鎮這片熱土哺育了許許多多優秀兒女,湧現出了一大批經商等方面的傑出人才。
政務公開
花岩鎮機構設置科學合理,通過機構改革,花岩鎮有幹部員工32人,設黨政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三個行政機構,設財稅所、村建國土所、人口與計劃生育辦公室、生殖保健服務站、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文化體育站等7個事業。
招商引資
花岩鎮黨委、政府立足改革、開放,不斷改善和優化投資環境,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不斷改善軟環境,提高辦事效率,制訂了投資優惠政策,在全鎮真正形成了人人、事事、時時、處處都是投資環境的良好氛圍。目前有兩個重點項目實行對外招商。矮株蜜梨精加工需固定資產100萬元,職工30人,其中技術人員5人,信息員6人,銷售員10人,矮株蜜梨及其產品市場前景看好。粉條生產線需固定資產150萬元,職工25人,其中初級工程師3人,技術員4人,銷售人員3人,紅苕粉系列產品系綠色環保食品,品質優,口感好,品種多、銷路,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綠色環保食品的需要將不斷增加,市場前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