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變性

椎間盤變性

椎間盤變性是一種退行性骨科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20歲以後),椎間盤髓核和纖維環含水量下降,纖維環血管增生並有玻璃樣變的退行性變,是一種增齡性改變。椎間盤退變多伴有或可能發展成椎間盤突出。部分患者可有腰痛,下肢放射痛,尿、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椎間盤變性出現許莫結節時需與骨腫瘤,特別是轉移瘤相鑒別。對於無癥狀的椎間盤變性,一般無需治療。有腰痛者採取卧床休息、封閉療法、牽引療法、物理療法;壓迫脊髓神經根者需要手術等綜合治療。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預后一般較好,對日常生活和工作影響不大。

就診科室


● 骨科、康復科

病因


● 椎間盤變性是一種增齡性改變
● ● 青春期後人體各種組織即出現退行性變,其中椎間盤的變化發生較早,主要變化是髓核脫水,脫水后椎間盤失去其正常的彈性和張力。
● 較重的外傷或多次反覆的不明顯損傷可以加重退變。

癥狀


● 椎間盤退變多伴有或可能發展成椎間盤突出的癥狀。部分患者可有腰痛,下肢放射痛,尿、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癥狀。

檢查


● 需進行X線、CT、MRI檢查來確診椎間盤變性。
● X線
● ● 判斷是否存在椎體骨質增生、椎間隙變窄等,能較好顯示骨性結構的狀態。
● CT
● ● 判斷是否存在椎間盤高度降低、椎間盤真空變性或許莫結節,相對X線,信息更為全面。
● MRI
● ● 可顯示椎體骨性結構及周圍軟組織的狀態,較為全面。

診斷


● 醫生主要依據影像學資料診斷椎間盤變性。

X線

● 椎體邊緣骨質增生、椎間隙變窄、繼發不穩定、滑脫等。

CT

● 椎間盤高度降低:CT冠狀面及矢狀面重建像可顯示這一改變。
● 椎間盤真空變性:90%為氮氣,橫斷面示椎間盤內不規則氣體密度區。
● 許莫結節:為脫出髓核通過終板進入椎體的壓跡,表現為相鄰終板相應部位結節狀骨缺損,邊緣硬化,光滑銳利。

MRI

● 椎間盤高度變扁,T2加權椎間盤呈現低信號。
● 椎間盤真空表現為呈條狀、斑片狀明顯的無信號區。
● 如果僅有椎間盤信號的改變,而未對硬膜囊神經根產生壓迫,可診為單純性退變。

鑒別診斷


● 椎間盤變性出現許莫氏結節時需與骨腫瘤,特別是轉移瘤進行鑒別。

治療


● 對於無癥狀的椎間盤變性,一般無需治療,有腰痛者採取卧床休息、封閉療法、牽引療法、物理療法;壓迫脊髓神經根者需要手術等綜合治療。

藥物治療

● 消炎鎮痛等藥物,緩解臨床癥狀;神經營養藥物。

手術治療

● 嚴重椎間盤突出和脫出壓迫神經根脊髓者應該選擇微創治療或者手術治療。

其他治療

● 牽引治療:牽引主要以機械力度牽拉椎間盤,降低椎間盤的內壓,減輕突出物對神經的壓迫。
● 物理治療:包括電療、紅外線照射、熱療等方法。
● 封閉療法:分椎管內封閉和神經根封閉兩種,注射的藥物以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加局部麻醉藥為主。在激素的作用下,可以減輕和消除神經根的無菌性炎症和水腫;麻醉藥物可鎮痛,麻醉神經使其敏感性降低。

危害


● 如果不出現繼發神經根脊髓壓迫,多無明顯危害。
● 腰椎活動受限時影響日常生活。

預后


● 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預后一般較好,對日常生活和工作影響不大。

預防


● 工作中注意勞逸結合,姿勢正確,不宜久坐久站,劇烈體力活動前先做準備活動。
● 卧床休息,宜選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彎曲。
● 避寒保暖。
● 腰圍保護。平時應加強腰背肌鍛煉,加強腰椎穩定性。
● 適當控制體重,避免過度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