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社區
地理區域
花山社區居民委員會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解放路商業一條街西側,南至朱家崗路,西至紅旗北路,北臨火車站,轄區面積8.6萬平方米,由原花山、朱家崗二個居民委員會區域整合組建而成,小區內的居民樓111棟,居民戶4131戶,常住人口11088人,其中納入我社區管理的居民黨員208人,社區60歲以上老人2681人,占社區總人口的24.18%,駐轄區單位有長客有限公司、馬鋼四幼、東方紅有限責任公司、鹽業公司,金香樹有限責任公司、青年旅行社、香滿園大酒店、沙塘路工商所等。
2徠009年8月-9月社區兩委按照上級關於換屆文件精神,先後經過社區黨總支換屆、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組建了花山社區新一屆黨總支、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現有辦公用房500平方米,設有人口與計生辦公室、就業和社會保障辦公室、創衛辦、婦兒工作站、老齡辦、文體工作站、擁有一站式便民服務站、電子閱覽室、殘疾人康復站、慈善捐贈救助站,社區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定期向廣大居民開放。
截止2010年底,花山社區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社區有 0戶通自來水,有 15 戶飲用井水,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100 %)。有 1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5戶;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5戶。
徠該社區到金塘鄉道路為通路;進社區道路為土路面;社區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3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13 公里,全社區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 1 輛,摩托車6輛。
全社區建有沼氣池農戶11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4戶;建有小水窖 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 0 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62畝,有效灌溉率為 90 %,其中有高穩高產農田地面積 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 畝。
該社區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 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5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截至2010年底,花山社區有農戶47戶,鄉村人口112人,其中男65人,女47人。農業人口總數為112人,勞動力總數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39人,外出務工人數20人。
花山社區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12人。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47戶,共計105人,參合率94%,享受低保6人,村民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
因花山社區與環島路相鄰,原先護村隊兼職的事情很多。據不完全統計,夏季旅遊旺季,每天客流量有2萬人左右,而花山村外來人口多,成分複雜。去年7月,花山社區全體村民首期籌資20萬,設立了全市首個社區一級的維護社會治安獎勵基金,護村隊正式由警方“收編”為治安巡邏隊,專職進行社區治安防控。按獎勵基金的規定,只要每月達到控案指標,從基金中撥款,給每個隊員獎勵200元,對於協助偵破案件的隊員,另外給予一次最高金額為2000元的獎勵,已有4名隊員受過獎勵了。首期基金,目前已發出2萬餘元。巡邏隊成立一年間,隊員們幾乎每月都能拿到獎勵金,只有在今年5月,因小區內發生盜竊案,他們不但沒拿到獎金反而受到了重罰。據統計,花山村發案數已大幅度下降。花山社區增加16個“電子眼”,將環島路納入監控網路。由花山村民自籌近14萬、區政法委撥款10萬完善電子監控系統,這些新增的“電子眼”將安裝在交叉路口等重點地段,監控中心設在塔頭村。這套“電子眼”的監控“終端”的最大特點是可以移動,與一般監控圖像必須固定設置於一處建築內不同,這些監控的圖像是通過寬頻傳送的,只要有介面就能收到。吳警長說,建成之後監控中心可以隨派出所搬遷,就是在家中也可以看得到。
花山社區堅持每月一次社區工作者政治、業務學習。成立了社區志願者隊伍,有義務巡邏隊、義務護綠隊、義務宣傳隊等,社區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率超過85%。社區有文化團體,下轄3支社區文體骨幹隊伍,包括腰鼓隊、興趣愛好小組、高蹺獅子隊等,豐富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社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凝聚社區民心,引導社區群眾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為社區本著“管理並舉,重在服務”的原則,社區積極拓展服務功能,現有55平方米左右的社區服務站,開設便民利民的自行車維修、家政服務、家電修理、美髮、補鞋等為民服務攤點10個。全年開展志願者大型活動4次,如學雷鋒為民服務活動、黨員為民服務活動、助殘日為民服務活動等等。特別重視對社區孤寡老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特困戶和確有困難的統戰對象的服務,經常走訪他們,盡一切所能為其解決實際困難。每逢重大節日,社區對優撫、特困對象或高齡老人進行上門慰問,全年慰問活動已達2次以上,慰問人數100多人。我們還積極發動全社區居民奉獻愛心,互幫互助,在社區內進行結對幫困,幫撫率達100%,通過一系列的優撫幫困活動,讓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將服務型社區貫穿於其他各項工作中,使社區居民有口皆碑,充分體現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社區水平,真正實現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