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禮
傳統結婚禮俗
隨禮也稱隨份子、湊份子。婚姻禮俗,饋贈風俗。送禮時,集體合夥,分攤錢財。是在男女結婚前,親友們按約定的數額出錢,集中之後做賀禮,交付將要結婚的男女。舊時隨禮只限於男家的親友,現代女家的親友也從此俗。
農村隨份子習俗,最後在保留著最多傳統結婚禮俗的農村地區,這裡的送禮風就更有一番特色。村裡的小伙娶親了,可能邀請全村的每戶都派一個代表來吃流水席,全村人藉此機會熱鬧一下,按照城裡的話來說,有點像個農村版的”Party”,所以很多人就談不上給紅包了,就算給,給20、50的不嫌少,給100也不算多,不過淳樸的鄉親們大多會送來一些自製的禮品,比如臘肉、自家釀的酒等,大家借新人的好事。同樂一番。
目錄
隨禮的意義,在社會的交往中,人與人感情的溝通有著不同方式,隨禮便是其中的一種。
隨禮
摯愛的親朋好友,朝夕相處的同窗同事,尊敬的上級領導,家中有事,都要去看看,或隨上一份禮物,表達一份心意,這是延續友誼的手段,增進感情溝通的機會,這些都無可非議。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隨禮的名目越來越多,風氣愈刮愈烈,波及面越來越廣,花樣不斷翻新,讓人真有些難以應付。結婚要隨禮,死人要隨禮,孩子滿月要隨禮,喬遷要隨禮,開業要隨禮,孩子上大學、上高中的要隨禮,過生日,再婚再嫁……等等,名目繁多。
隨著隨禮的次數增多,人們感到隨禮不是在增進友誼和情感,好象是在相互交易著什麼。今天你辦滿月,明天我過生日,今天你結婚,明天我再嫁……你送他,他送你,搞的大家頻繁吃著“自助餐”,自己花錢吃自己的飯,互相浪費了金錢,主客雙方都不願意這樣,但礙於“狗屁面子”,沒有人願意捅破這層窗戶紙,就此隨禮性質也變了味道。然而隨禮的現象卻愈演愈烈,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跡象,有的地方隨禮現象嚴重到把半個月薪水都隨出去。
因此一般人在隨禮之後,心中都極其不情願,會在心裡罵道“萬惡的隨禮”。
隨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