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嶺村

羅嶺村

長徠城鄉羅嶺村管轄羅嶺、龐窯、閆窯、牛馬河、胡成嶺五個村莊,共有220戶,有黨員23人(其中女人2人),團員21人,民兵28人,有耕地4900畝,以種植大田作物和養殖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現有醫療室2個,移動網路基本覆蓋,村民安裝固定電話80部。5個自然村基本通了水泥路,2006年以來,安裝節水管灌1950米。

山西守家創業的羅嶺人


邊塞農村百日行採訪小組一路走來,發現許多村子青壯年都外出打工,村裡只剩下了老年人。記者7月25日走進陽高縣長城鄉羅嶺村后發現,這裡的農民卻多數留在村裡,有些外出打工的農民也返回到村裡。
羅嶺村位於長城南的一個梁坡上,是個行政村,村民們靠什麼擺脫了貧困?
羅嶺6個村子有土地5000畝,其中水地1000畝。土地是羅嶺農民擺脫貧困的第一寶貴資源,村裡家家有科學種田的書,科學種田是他們增收的法寶。他們種的玉米,畝產達到了500公斤以上,土豆畝產超過2500公斤,這樣1畝地的毛收入就達到了1200~4000元。養豬、養羊是羅嶺人增收的又一產業,僅羅嶺本村一年出欄生豬6000頭、羊3000隻。養豬、養羊一年收入八九萬元的人家不少,種地加養殖收入最高的人家一年能達到18萬元以上。村裡也有外出打工賺錢的人,但並不成功。
走訪完農戶,記者讓村黨支部書記、省勞模李明生說說羅嶺村的經驗。李明生說,農民能守家在地掙了錢,誰也不願意跑到外面打工去?只是種地、養豬都挺辛苦,現在村裡還沒有完全機械化,播種、收穫全靠驢騾拉。種地、養豬不單靠辛苦,也得講方式方法,村民家家都有科學種田、科學養豬的書。要說經驗也就是人勤快、講科學,沒別的。

勤快的羅嶺村人


羅嶺村
羅嶺村
徠陽高縣長城鄉羅嶺村,早晨4點多鐘,今年46歲的村民李金林和妻子高蘭香已經在豬圈裡忙了起來。他家養了150多頭豬,是村裡的養豬大戶。每天這個時候,兩口子就早早起來,給豬餵食,打掃豬圈。大約忙乎到七八點鐘,李金林還要去放羊,之後就到地里,給20多畝馬鈴薯和小雜糧鋤地鬆土。高蘭香說:“我們每天4點鐘起床,不在豬圈就在羊圈,要不就在地里,晚上12點,甚至1點多才睡。這麼多年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村裡人基本也都是這樣,人勤地不懶嘛!”
勤快也給了李金林一家豐厚的回報。採訪中得知,如今他家裡蓋起了3間新房,購買了播種機、收割機、收穫機、三輪、四輪農用車等農機設備,種植全部實現了機械化,養豬、養羊加上種地,每年能帶給他十四五萬的收入。李金林說,過去村裡也有人出去闖蕩,但他從來沒有動過這個念頭,覺得祖祖輩輩是農民,還是種地踏實。
羅嶺人的勤快在四里八鄉很有名,李金林一家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而已。今年57歲的村支書李明生是省勞模和市黨代表。他告訴記者,羅嶺村是一個包括4個自然村的行政村,,總人口300多人,其中近九成人口已經脫貧,村裡收入低的一年也能掙4萬多,普普通通的掙個六七萬不成問題。用村民的話說,窮的都是懶人。
李明生說,羅嶺村有兩個特點,一是村裡沒有耍錢賭博的,大家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忙,哪有時間賭,曾經有外邊的人來村裡耍錢,讓村民們給轟走了;另一個特點是村裡外出打工的人少,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共有6個人出去闖蕩,如今全回來了,都覺得在外邊打工不如回村種地搞養殖。
李明生告訴記者,羅嶺人勤快一方面是因為一直就有這樣的傳統,村民思想淳樸,習慣了早出晚歸,辛勤勞作,勤儉持家。其次,村裡如果誰種地或是養殖幹得好,其他人就會覺得“他能養50隻羊,我就養100隻,他能掙3萬,我就要努力掙5萬……,這種競爭意識也促進了農民的勤快。再有就是,羅嶺村人愛學習,相信科學,村民多數喜歡看書,對學習新的養殖技術,了解農業新產品有濃厚的興趣,還經常參加各類培訓,並從中受益,這讓他們的勤快有了用武之地。
圖冊
羅嶺村
羅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