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貫而入

魚貫而入

拼音: yú guàn ér rù

解釋:象游魚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地接連著走。形容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序進入。

出處: 《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或動物

釋義


象游魚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地接連著走。形容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序進入。

出處


《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典故


原為“魚貫而進”。象游魚似的一個接一個地前進或進入。鄧艾(197-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東北)人。初為司馬懿掾屬,建議在兩淮屯田,廣開漕渠。後為鎮西將軍,與蜀將姜維相拒。公元263年,與鍾會分兵滅蜀。后鍾會誣他謀反,被殺。魏主曹奐景元四年(263年),鄧艾與鍾會受命分道伐蜀。姜維退守劍閣,鍾會攻之不克。鄧艾率兵偷渡陰平,直插蜀漢心臟。行軍途中,山高谷深,道路崎嶇艱險,以致於架橋鑿山,開路前行。鄧艾常用毯子裹身,由山上滾下。士兵則手攀樹木,沿著山崖,象魚似的一個挨一個前進。

近反義詞


近義詞

井然有序、魚貫雁行、有條不紊、魚貫而行、魚尾雁行

反義詞

破門而入、一擁而入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指人或動物

例句

一隊學生魚貫而入,共有十四五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