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觀光園

自然風景區

農業觀光園,是以農業資源為核心依託,以旅遊功能為核心展示,藉助科技、相關輔助設施等進行創新性的規劃、設計,從而形成的集聚科技示範、旅遊觀光、科普教育以及休閑娛樂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園區。

二十世紀末,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業高新技術的應用,各地、市、城郊及鄉鎮結合自己的農業特點、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相繼建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一定面積的高新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這些園區內,主要栽植果樹優良品種、稀有蔬菜和新潮花木,在綠化設計和道路規劃方面遵照了園林的規劃原則與要求,有的還設立了一些園林藝術小品和其他娛樂服務設施。整個園子除生產農副產品之外,還可供人們參觀遊覽,這就是農業觀光園的雛形。

產生


城鎮居民面對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紛紛開始嚮往“回歸大自然”的休閑、恬靜生活。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不約而同地去尋找綠色空間和清新的娛樂場所,以領略、感受、體驗田園和鄉村的樸實生活,從而獲得緊張工作之後的恬靜和放鬆。另一方面,一些居民也漸漸厭倦了遊歷名山大川后的旅途勞累,且常有“看景不如聽景”的遺憾,於是就自然而然地瞄上了距離比較近的高新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而這些園區也非常樂意接納遊人,既可處理產品,又可獲得一筆非常可觀的門票收入,且可以借遊人之口做活廣告,傳播既快又易為人接受,比在廣播、電視上做廣告更經濟實惠。這樣,生態農業、園林綠化與生態旅遊很自然地結合了起來,形成了一類獨具特色的科技示範園,我們將之稱為農業觀光園。

概念


對於農業觀光園的概念,並沒有統一界定,大多數學者都是從農業觀光園的特徵、功能以及屬性等方面對其進行描述,具體如下:
農業觀光園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種新思路,屬於農業生產的一種體制創新。它既是現代園林發展應用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觀光農業的一種形式。它的顯著特點是以金融資本為基礎,以科技為先導,以市場為導向,以高效為目的,重點突出參與性、觀賞性和娛樂性,充分體現了農游的合一性。——李保印
農業觀光園是一種嶄新的園林類型,它並不單純是某些農業技術措施的集合,也不是農業生產和景觀元素的簡單疊加,而是一個複雜的綜合系統。——陳巍、閆莉
農業觀光園是開展農業旅遊活動的場所,它以農業資源為基礎,是融觀賞、考察、學習、參與、娛樂、購物、度假於一體的農業和旅遊業相結合的一種園林形式。其中農業資源包括農業文化景觀、農業生態環境、農事生產活動以及傳統的民族習俗。——孟英偉
農業觀光園是隨著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們環境意識的增強而出現的以農業資源為基礎,結合旅遊觀光的經營模式,且具備一定輔助設施的,集科技示範、生態觀光、產業開發於一體的綜合園區。——趙潤江
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以本地文化為特色和性格,發展深度農業觀光(觀光、文化體驗、養生、休閑、度假)旅遊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業態。成功的農業觀光園一般都有科技農業、設施農業、農田大地景觀、園林農業、生態循環農業、生態有機農業等。——夏家勇

特徵


區位地域性
農業觀光園主要分佈在大城市的邊緣區或近郊,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徵。其原因:一是此地域是城鄉過渡地帶,有較好的通達性,具有充足的旅遊客源;二是此地域具有區位優勢,電訊、報刊、電視、計算機網路等基礎配套條件較好;三是此區域便於利用大城市的科技優勢,農業現代化特徵明顯。這些地區往往率先開發旅遊觀光農業的經營項目。
功能複合性
農業觀光園是特殊的農業生產基地,具有農業生產的基本功能;有遠景設計研究院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專家談到說:農業觀光園關鍵點還是在起功能複合性。擁有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田園風光和純樸的鄉土風情,具有休閑觀光的主題功能;引進新品種、新設施、新技術,並運用到生產上進行充分展示,以增強園區的新穎性,具有科技示範的功能;提供實踐、學習農業知識的樂園,具有科普教育的功能;部分觀光園開闢出一片供遊人參與農作活動的“農耕樂園”,讓遊人參與趕牛犁地、澆水施肥、鬆土除草等農事作業,體驗農耕生活的辛酸勞累,或增設採摘、收穫、加工、品嘗的參與項目,讓遊人感受農業豐收的喜悅,具有體驗參與功能。
產品獨特性
為吸引遊客,農業觀光園提供的產品具有“獨特性”,即“新、奇、異、趣”。另外,通過不同的栽培方式和農藝技術,賦予植物生長狀態的奇特感,通過無土栽培及環境調控,培育出使一株番茄結1.5萬個果實的“番茄樹”,通過種間嫁接使一株番茄結出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果實,提高植物的觀賞價值;在生產景觀布置過程中,採用無土栽培方法,來實現植物景觀多變,讓植物能“動起來”或隨時“搬家”;把各種疫苗的編碼基因導入番茄、黃瓜之類的果蔬中,使其成為好看、可口的疫苗果,這些都可成為吸引遊客的賣點。

類型


農業觀光園的類型劃分尚無統一標準,各地大都是結合各自的主營項目和地方特色來劃分和命名的。這裡根據農業觀光園的應用特點將其分為三類:觀光農園、農業公園和教育農園。

觀光農園

農業觀光園
農業觀光園
以生產農作物、園藝作物、花卉、茶等為主營項目,讓遊人參與生產、管理及收穫等活動,並可欣賞、品嘗、購買的園區為觀光農業園。它又可細分為觀光果園、觀光菜園、觀光花園(圃)、觀光茶園等。如北京的朝來農藝園、河南省濮陽市的世錦花木公司等。

農業公園

農業觀光園
農業觀光園
業生產、農產品銷售、旅遊、休閑娛樂和園林結合起來的園區稱為農業公園。這類園在休閑、旅遊、度假、食宿、購物(農產品)、會議、娛樂設施等方面比較完善,注重了人文資源和歷史資源的開發。是一種綜合性的農業觀光園。如湖北宜昌的旅遊型景觀農業區、四川的九寨溝、浙江義烏的農業現代化示範區、河南省濮陽市的中原綠色莊園等。

教育農園

顧農業生產、農業科普教育,又兼顧園林和旅遊的園區可稱為教育農園。其園內的植物類別、先進性、代表性及形態特徵和造型特點等不僅能給遊園者以科技、科普知識教育,而且能展示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的實景;既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又能陶冶人們的性情,豐富人們的業餘文化生活。從而達到娛樂身心的目的。如深圳的世界農業博覽園、上海孫橋的現代農業開發區、河南省鄭州市陳寨村的特色植物展示園等。

發展


農業觀光園是農業高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需要。進入2l世紀,伴隨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及鄉村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的深入,農業已從傳統的生產形式逐步轉向景觀、生態、健康、醫療、教育、觀光、休閑、度假等方向。農業觀光園的出現,就等於擴大了人類的生存空間,為人類生存和需求創造了更好的、更易適應的環境條件。如我國台灣省的觀光農業位居世界領先地位。從20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末,台灣省藉助“農業發展實現農業生產企業化、農民生活現代化和農村生態自然化”的措施,形成了生產、生活與生態相結合,平衡發展的“三生觀光農業”,從而解決了農業萎縮、農產品過剩、外國產品向台灣傾銷等一系列問題、農業生產水平迅速提高而位居世界前列。
農業觀光園是農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經濟生活發展的需要。農業結構調整、農業集約化生產和社會經濟生活發展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傳統農業的一家一戶分散、高耗、低效且不合理的種植結構和生產形式已漸漸不適合現代農業的要求,農民迫切希望有一種快速、低耗、高效的現代農業生產形式出現,農民也迫切需要在資金、信息、科技方面得到支持與引導。農業觀光園的出現,不僅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示範,而且也吸引了城市居民到此一游。城市居民到農村鄉間旅遊觀光,會帶去大量的科技思想、市場信息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可促進農民素質提高,也可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農業觀光園內的高效農業也能吸引城鎮居民到此投資,從而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此外,這還能促進農業由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農業觀光園是旅遊事業朝向生態旅遊發展的產物,是旅遊業發展創新的一種新形式。它開闢了新的旅遊景點,滿足了人們對旅遊的新追求。長期居住在現代化高密度、高層建築區,整天為污染的城市空氣和呆板且無情趣的城市景觀所困擾的現代市民,為了緩解緊張工作帶來的精神壓力和抑鬱,提高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多選擇外出旅遊放鬆一下自己。但各大主要景點一則是距城市較遠,多為高地,不方便帶老人或孩子;二則是人員暴滿,影響清靜放鬆的情趣;三則是門票也相對較高,使人望而卻步。因此,他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多轉向選擇能親近和感受的田園風景區。故此,農業觀光園就形成了一個新的旅遊熱點,如北京1998年各類農業觀光園年接待遊人378.72萬人次,河南省濮陽市2000年各類農業觀光園共接待遊人20萬人次。
農業觀光園也是21世紀生態園林綠化發展的方向,是一種新的園林形式。現代園林的發展方向是將園林和生態有機結合起來,即向生態園林方向發展。園林已開始從城市向城郊和鄉村漫延,與農業緊密相結合,逐漸形成園林化的農業,農業化的園林。人們生活在園林化的環境中,耕作在農業化的園林中。這對改善生存和生態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農業觀光園的改善生態和保護環境的巨大作用,也符合西部農業大開發的主導思想,可作為我國西部農業大開發的參考和借鑒模式。
人們對農業觀光園發展前景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已經認識到農業觀光園是觀光農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來規劃、建設和使用它。開發和經營中的短期意識問題、資源掠奪式開發問題、技術人員缺乏和農民缺乏技術培訓問題等正在逐步扭轉。農業觀光園的發展方向是產業化、科技化、國際化。農業觀光園既是城市居民的樂園,也是農村農民的公園和增加收入的市場。因此,農業觀光園是一個多產業一體化的新的產業,是2l世紀新型的生態農業形式,具有權威廣闊的發展前途。

原則


據專家預測,進入2l世紀,農業是重要的娛樂產業(觀光農業)。農業觀光園作為觀光農業的主體必將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因此,農業觀光園設計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以人為本,充分體現有機農業產業回歸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符合自然生態景觀生成規律。設計原則是因地制宜,以植物造景突出觀光農業的特點;造型簡潔大方、新穎,富於詩情畫意;總體布局要體現小中見大,景中有景,使之具有現代農業特色的園林意境。
農業觀光園的規劃設計要體現農業高科技的應用前景。在這裡高新技術物化后將能充分顯示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巨大威力,這也是每一個農業觀光園的特色和閃光點,是吸引遊人的主要景點內容。因此,設計時,應把現代農業高新技術作為重要景點,儘可能地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觀賞性及藝術性。
農業觀光園的規劃設計應納入城市(鎮)的總體規劃。要緊扣城鄉融合的關係,力爭做到田園中有城市,城市中有田園,同時按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科技、高品位的目標對現有園區進一步改造、擴建,或建設新的農業觀光園。
農業觀光園的規劃設計應堅持多產業一體化方向。農業生產過程、農家生活和鄉土文化是農業觀光園的主體,因此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與積澱,突出資源優勢和特色,豐富內容。園林規劃設計和觀賞植物造景如建築、小品、配置和布局等是農業觀光園的調味品,能喚醒和提高人們的審美意識和水平,旅遊設施、項目和優質的服務是農業觀光園的熱點(賣點),規劃中將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對遊人的科普教育、科技引導、生態保護意識的喚醒之目的,才能把農業觀光園建設成為探索真理、祟向科學、宣傳精神文明的重要場所。
生態農業觀光園的規劃設計,需要遵循以下五大基本原則:一、充分體現田園風光;二、充分體現對比統一;三、增強遊人的參與性;四、充分利用民俗文化;五、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態。

地被植物設計


一、選擇鄉土地被的植物
農業觀光園景觀以富有當地自然特徵為特色,表現著自然和諧和輕鬆舒展。遊人需要的是本土、原生態,而不是異域風情的嫁接。鄉土地被植物表現著極強的適應性,傳遞著富有地方特色花開花落的景觀信息,揭示著當地進行集會、踏青、訪友等多樣民俗活動的根源。因此,選擇當地喜聞樂見的低矮植物是必須的,這些植物的種植既能把遊憩區與農業生產區分開,又不影響遊人活動。但不能應用帶刺、有毒以及大型藤蔓類植物等。
二、創造親切宜人的氛圍
出遊是一種人為活動,不是純粹野生植物的保護。要為農業生產區添加服務功能,必須了解服務對象的需求。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的內容一般有下列幾種:生產體驗、園藝理療、農家餐飲、休閑漫步。其共同點是鬆散的小組合,時間性不強的漫遊和個性化的參與。直接需求是大農景觀背景下的宜人小空間。因此,宜人空間的創造是農業觀光園景觀建設的切入點。利用地被植物在大農田景觀中,創造小尺度的宜人空間也是一種特色強、投資小、見效快的造景方法。
三、適應粗放管理的條件
農業園管理的目的是收穫初級的農產品;管理的主要內容是收穫對象的播種、成苗、整形、中耕、病蟲害防治以及最終的採收;管理的手段逐步實施機械化。觀光性收入只是一種副產品,至少在建設初期是輔助的。因此,在景觀方面的管理是粗放的。景觀持續時間的長短受植物的佔有能力影響,要求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擴展性。因此,一定的自播力、根櫱萌生性、莖節匍匐分生力和成苗性是必要的。
四、調節基調植物景觀的單一性
農田物種的集約經營和耕作斑塊的重複都使得景觀相對單一,應選擇觀賞期長、觀賞部位多樣、植株形體可塑性強的地被植物。根據遮蔭度、濕度、風力、地形、土壤條件和管理措施的不同,表現出積極的生長反應。由於接近遊人的地被植物景物的變化,反襯出不同的景觀畫面。這是“同中求異”造景手法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