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民族之聲的結果 展開

民族之聲

綜藝節目

中央徠人民廣播電台民族之聲開播於1950年5月22日。該台每日使用調頻、中波和短波向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播音,使用朝鮮語、哈薩克語和蒙古語播音,全日播放20小時。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又相繼創辦了蒙古語、維吾爾語、朝鮮語、哈薩克語廣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民族廣播以“立足中央,服務對象地區”為方針,承擔著對廣大少數民族地區(對象地區)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的政治任務,同時也體現著傳遞信息、提供各種服務、傳播民族文化等多重功能。民族廣播是一套以新聞為主的對象性節目。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民族廣播已經成為邊疆民族地區幹部群眾獲取國內外重大新聞的首選媒體,是他們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該節目還覆蓋北京,深受在京工作、生活、學習的民族同胞歡迎。

基本概況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民族廣播現辦有三套節目:一個是由蒙古、哈薩克和朝鮮3種民族語言組成的“民族之聲”;一個是藏語頻率,還有一個是維語頻率。三套頻率每天播音共計56小時,其電波主要覆蓋我國西藏、新疆、內蒙古、青海、四川、甘肅、雲南、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北及首都北京等地。同時,在與我國相鄰的朝鮮、韓國、日本、蒙古、印度、尼泊爾、不丹、哈薩克、烏茲別克、俄羅斯、阿富汗等國和土耳其也能聽到該套節目。據統計,國內外聽眾達1億以上。

各語言版


藏語

1950年5月22日,根據中央的部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開辦了藏語節目,這是中央台開辦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語言廣播節目。中央台的藏語廣播開播的時候,西藏還沒有解放,是中央台的藏語廣播把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直接傳到災難深重的西藏高原,不少上層人士通過收聽廣播,了解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政策,消除了疑慮,選擇了光明的道路。中央台的藏語廣播為促進西藏的和平解放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中央台藏語廣播不斷發展壯大。2009年3月1日,中央台藏語廣播從每天播出8小時增加到18小時,形成中央台一套相對完整的少數民族語言廣播頻率。2010年,中央台藏語廣播節目中還增加了安多方言和康巴方言新聞綜合節目各2小時,以更好地服務藏區群眾。
中央台藏語頻率為新聞綜合頻率,主要任務是:傳播國內外重大新聞;報道西藏和其他藏區農牧民生活、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成就;宣傳西藏的歷史文化;為聽眾提供生活信息、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服務。除了新聞節目以外,藏語頻率還開設有《特別關注》、《西藏傳統文化》、《來自雪域的報道》、《走遍神州》、《教育在線》、《環球博覽》、《文藝園地》、《歌聲傳情》等專題欄目。
播出時間:北京時間05:55-24:05
2016年播出頻率:
華北:
MW1098KHz05:55-24:05;
西南:
SW3990KHz0700-08:00,21:00-22:00;
SW4220KHz16:00-17:00;
SW4905KHz07:00-08:00;
SW4920KHz07:00-08:00;
SW5970KHz07:00-08:00,21:00-22:00;
SW6010KHz05:55-08:00,18:30-24:05;
SW6025KHz07:00-08:00;
SW6110KHz07:00-08:00;
SW6130KHz07:00-08:00;
SW6200KHz07:00-08:00;
SW7255KHz07:00-08:00;
徠SW7350KHz17:00-24:05;
民族之聲
民族之聲
SW7360KHz05:55-08:00;
SW7385KHz07:00-08:00;
SW9480KHz05:55-09:00,16:00-24:05;
SW9530KHz08:00-21:00;
SW11685KHz08:00-21:00;
SW15570KHz08:00-19:00;
拉薩:
FM105.7MHz

蒙古語

中央台蒙古語廣播是在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關懷下,於1950年8月15日正式開播,一直發揮著黨和國家的喉舌作用,向廣大聽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報道國內外重要新聞,傳播各種信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央台蒙古語廣播有了長足發展,節目內容、形式、質量方面有了質的飛躍。中央台蒙古語廣播覆蓋內蒙古、新疆、青海、遼寧、吉林、甘肅、北京等8個省市區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市(調頻覆蓋)和與我國接壤的部分國家和地區,有眾多的忠實聽眾群,被廣大聽眾讚譽為“連接首都北京和內蒙古草原的一座金橋”。除了新聞節目以外,蒙古語廣播還開設有《記者話筒》、《金橋》、《法制園地》、《輕鬆時刻》、《今日話題》等欄目。
蒙古語節目
蒙古語節目
2015年播出時間與頻率:(北京時間)
0500-14009610KHz,11810KHz,(1143KHz,北京)(內蒙古人民廣播電台蒙古語廣播同時轉播);

朝鮮語

1956年7月6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朝鮮語廣播正式開播,每天播出10小時。中央台朝鮮語廣播堅持依靠社會力量辦廣播的方針,通過加強與地方台、國外媒體的聯繫合作,不斷擴大節目的影響力,在朝鮮族聽眾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從2005年起,中央台朝鮮語廣播與延邊電台合作,每年組織“全國朝鮮族民謠大獎賽”和“中國朝鮮族童謠大獎賽”及“延邊歌曲評選”等活動;與延邊衛視共同推出的大型廣播電視專題“永恆的豐碑”,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的反響。聽眾工作方面,朝鮮語廣播聘請了12名全國知名專家和學者為特約評論員,還在朝鮮族比較集中的地方組織了聽眾小組,加強了與聽眾的聯繫,暢通了反饋系統。
2015年播出時間與頻率:(北京時間)
1900-23005975KHz,9785KHz,(1143KHz,北京);
1400-19005975KHz,9785KHz,(1143KHz,北京;1017KHz,吉林)(延邊人民廣播電台同時轉播);

維吾爾語

1956年12月10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維語節目正式開播,2010年12月17日,維吾爾語廣播成為每天播出18小時的一套新聞綜合頻率,承擔著傳播中央聲音﹑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責任。播出內容主要為:報道國內外重大新聞,反映新疆各族群眾生活﹑現代化建設成就,傳播新疆各民族歷史文化,提供生活信息﹑文化娛樂服務等。
維吾爾語廣播的必要性: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區,維語廣播是在這一地區進行民族宣傳的重要工具。新疆不僅民族眾多,而且地域遼闊。廣播作為不受地理條件限制的傳播方式,成為了這一地區廣大受眾了解世界的主要工具。維吾爾語廣播的時代意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亞歐大陸中部,地處中國西北邊陲,周邊與8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5600多公里,佔全國陸地邊境線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陸地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省區。因此中央台開辦維語廣播即是對內宣傳,同時也是對外宣傳,意義重大。
新疆各地播出頻率
新疆各地播出頻率
2014時間與頻率:(北京時間)
0755-120013700KHz,15390KHz
1200-190013700KHz,15390KHz(其中1400-1500、1600-1700,1422KHz,新疆)
1900-22009420KHz,13700KHz
2200-02059420KHz,9890KHz

哈薩克語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哈薩克語廣播於1971年5月1日正式開播,2015年1月,哈薩克語廣播成為每天播出18小時的一套新聞綜合頻率。哈薩克語廣播從開播以來一直得到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和關懷,受到廣大哈薩克族聽眾的喜愛。2003年,哈薩克語廣播採制播出了《防治“非典”》專題系列節目,地方電台把該系列節目複製成盒帶在基層電台廣為播出,為邊疆哈薩克族群眾防控“非典”提供了及時的資訊服務。2004年製作播出的《揭穿傳銷背後的騙局》系列節目,幫助公安部門成功解救了被騙到內地的一千多名哈族青年,新疆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專門送來了錦旗表示感謝。製作播出的專題節目《月光女孩》,跟蹤採訪報道了社會各界捐助南開大學哈薩克族女大學生阿依努爾治療白血病的全過程,成為關注報道此事的第一家中央級新聞媒體,使月光女孩的故事很快傳遍了全國,一名四川漢族志願者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呈貢地移植給了阿依努爾,挽留住了阿依努爾的年輕生命。一曲深情的民族團結之歌,久久回蕩在溫暖的祖國大家庭。
2016年播出時間與頻率:(北京時間)
0755-13001160KHz,12055KHz,(1008KHz1422KHz,新疆)
1300-14007340KHz,11630KHz,12055KHz(1008KHz1422KHz,新疆)
1400-200011630KHz,12055KHz(1008KHz1422KHz,新疆)
2000-22004850KHz,6180KHz,9630KHz,11630KHz(1008KHZ1422KHz,新疆)
2200-23004850KHz,6180KHz,9630KHz,11630KHz(1008KHZ1422KHz,新疆)
2300-00006145KHz,9630KHz,11630KHz(1008KHZ1422KHz,新疆)
0000-01006015KHz,6145KHz,7340KHz,9630KHz,11630KHz(1008KHZ1422KHz,新疆)
0100-02056145KHz,9630KHz,11630KHZ(1008KHZ1422KHz,新疆)
烏魯木齊:
哈薩克語節目
哈薩克語節目
FM89.5MHz、FM90.1MHz

頻道波段


北京地區中波:1143千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