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橋
三合橋
三合橋架設在三合村三條河流的交匯處,原來的橋址在村小學的後面,因諸多原由,在道光年間移址改建於今天所處的位置。三合橋,又名花橋,是一座石木結構的古建築物,設計精湛,深具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此橋不僅標誌著三合村前輩石藝家高深的文化和藝術水平,同時更是三合村祖輩們勞動與智慧的結晶。
在華塘鎮有一個風景如畫的三合村。在山高水美、秀色可餐的三合村,矗立著一座山明水秀的筆座山,據說是該村的文風大山,使三合村民世代發揚詩禮門第、講文明禮貌的優良傳統,讓全村的文化底蘊源遠流傳。在筆座山南三百米處,隱藏著一座歷史悠久、迄今已愈三百餘載的石木建造之橋———三合橋。
三合橋架設在三合村三條河流的交匯處,原來的橋址在村小學的後面,因諸多原由,在道光年間移址改建於今天所處的位置。橋址幾易,但仍保留有:下南面“三合橋”,上北邊“萬年亭”的稱呼。
三合橋兩岸翠柏參天,楊柳成行,喬木成林,鬱鬱蔥蔥,還有許多鮮為稀少而珍貴的樹種,其中就有珍稀的桂花樹,每到八月,真是丹桂飄香伴君行。在叢林中還屹立一株超三抱之圍的紅楓樹,實有林中樹王之風範,給人一種古樸、清悠的感覺。
三合橋,又名花橋,是一座石木結構的古建築物,設計精湛,深具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該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被上級文物部門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區”。橋亭相間,不僅可以過河通人,還可避風擋雨。亭子里石壁上刻有各種圖案,栩栩如生;在橋身中軀還設有觀音送子的神座,傳說,古時方圓七百里的鄉鄰都常到此來求福求子、求逢凶化吉、保佑人的平安。橋身由七個大石墩支撐著,雖歷經三百年的洪峰巨浪的侵襲,但仍然完好無損,在每個石墩上均雕刻有雅緻的龍頭,其寓意為龍在風浪中安逸地戲水和追波逐浪的雄風壯態。此橋不僅標誌著三合村前輩石藝家高深的文化和藝術水平,同時更是三合村祖輩們勞動與智慧的結晶。
置身三合橋上,不禁耳目一新:楊柳過江、魚憩枝頭、鳥棲水中、雲生葉間、日出朝夕等奇觀異景歷歷在目,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人從橋上走,如似在閒遊暢賞大自然之美景,又如似在追尋這偉大藝術品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