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血管瘤

口腔血管瘤

口腔血管瘤是口腔內常見的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多屬先天性。好發於口腔黏膜處,如舌、唇、頰、口底等部位。該病病因不明,有研究表明,妊娠期應用黃體酮或接受絨毛膜穿刺、妊娠期高血壓及嬰兒出生時低體重可能與血管瘤的形成有關。口腔血管瘤是由大量毛細血管在黏膜層增生而形成,表現為口腔黏膜呈紅色或紫紅色圓形斑塊,與口腔黏膜表面持平或稍高出黏膜,壓之退色,邊界清楚。常因咀嚼食物時擦傷黏膜引起出血。血管瘤的治療應該根據病損類型、位置及患者年齡等因素決定。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硬化劑注射治療、激光治療、手術切除,對於複雜病例,主張採用綜合治療。口腔血管瘤長在口腔內,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飲食和心理。某些口腔血管瘤可能會突然破裂,造成致死性大出血。面部血管瘤不及時治療易造成顏面畸形、功能障礙,還可發生出血、繼發感染等。一般及時治療,效果較好。

就診科室


● 口腔頜面外科、口腔科、整形外科、皮膚科、血管瘤專科

病因


● 該病病因不明,有研究表明,妊娠期應用黃體酮或接受絨毛膜穿刺、妊娠期高血壓及嬰兒出生時低體重可能與血管瘤的形成有關。

癥狀


● 口腔血管瘤是由大量毛細血管在黏膜層增生而形成,表現為口腔黏膜呈紅色或紫紅色圓形斑塊,與口腔黏膜表面持平或稍高出黏膜,壓之褪色,邊界清楚。常因咀嚼食物時擦傷黏膜引起出血。

檢查


● 臨床體征檢查,位置較深的血管瘤應行體位移動試驗和穿刺檢查予以肯定。為了確定其部位、大小、範圍及血管吻合分支的情況,可採用超聲、動脈造影、病變腔造影、CT血管成像、磁共振成像等協助診斷。

診斷


● 醫生通過臨床病史採集和口腔檢查、穿刺檢查及各種輔助檢查明確診斷。

鑒別診斷


● 需要與血管肉瘤相區別。
● 血管肉瘤:較少見,腫瘤呈結節狀,無痛,紫紅色,表淺者易出血或破潰。鏡下所見眾多的雜亂無章的腫瘤性血管,瘤細胞在基底膜內增生,可貼附於血管內壁,形成結節狀突出於管腔。

治療


● 血管瘤的治療應該根據病損類型、位置及患者年齡等因素決定。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硬化劑注射治療、激光治療、手術切除,對於複雜病例,主張採用綜合治療。
● 嬰幼兒血管瘤除生長在非美觀部位、處於穩定期、不影響美觀和功能的中、小型病變可採用“等待觀察”策略外,其他情況下,均應積極治療,以控制血管瘤生長,加速其消退,最大限度地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 血管瘤內皮細胞處於胚胎狀態,對激素治療較敏感,對生殖期血管瘤,過去首選口服大劑量的潑尼松進行治療,取得一定效果,但激素治療的不良作用顯而易見。口服普萘洛爾已成為治療生殖期血管瘤的一線藥物,其優點是不良作用少且輕微,對於消退期血管瘤也有治療作用。
● 對只能部分手術切除的血管瘤,手術后可配合其他治療,如藥物治療、硬化劑注射治療、激光治療等。血管瘤消退或治療后遺留的萎縮性瘢痕,可用CO₂點陣激光治療。

危害


● 口腔血管瘤長在口腔內,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飲食和心理。
● 某些口腔血管瘤可能會突然破裂,造成致死性大出血。
● 面部血管瘤不及時治療易造成顏面畸形、功能障礙,還可發生出血、繼發感染等。

預后


● 口腔血管瘤是一種血管源性良性腫瘤,有較高自然消退傾向,痊癒后複發率低。

預防


● 血管瘤是先天性的血管畸形造成,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清淡飲食,禁忌辛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