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性肝硬化
脂肪性肝硬化
脂肪性肝硬化是一種特殊的非酒精性肝硬化類型。脂肪性肝硬化好發於體重指數高、高血脂、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脂肪性肝硬化主要與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因素密切相關。以肝區不適、腹脹、腹圍增大、雙下肢水腫為主要臨床表現。治療以改善生活方式、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為主,經合理治療后,可控制疾病進展,肝移植可治癒該病。脂肪性肝硬化合併出血、昏迷、感染、腎衰而危及生命,甚至發展成肝癌導致死亡。
● 消化內科、普通外科
● 主要與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因素密切相關。
● 右側肋下不適、疼痛,腹脹,瘙癢、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
● 面色晦暗、眼睛皮膚髮黃,手掌發紅。
● 肚臍周圍皮膚可見靜脈血管,腹圍增大,小腿內側及腳踝處用手指按壓有凹陷。
● 主要包括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和病理檢查。
● 肝功能檢查:可見血漿蛋白降低、轉氨酶升高、膽紅素及尿膽原增高、白蛋白與球蛋白的比例倒置等現象。
●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活動度下降。
● 腹部B超、CT、MRI:提示脂肪肝及其程度。目前廣泛用於該病的篩查。
● 肝臟活檢是診斷本病的金標準,並能評價肝臟炎症損傷和肝纖維化,評估療效和預后。但該方法為有創性檢查。
● 無飲酒史或飲酒含乙醇量每周<140g(女性<70g)。
● 除外酒精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狀核變性等可導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並需除外藥物(他莫昔芬、胺碘酮、甲氨蝶呤、糖皮質激素)、全胃腸外營養、炎性腸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庫欣綜合征以及與先天性胰島素抵抗綜合征等相關的脂肪肝。
● 除原發疾病臨床表現,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區隱痛、肝脾腫大等非特異性癥狀及體征。
● 可有體重超重和/或內臟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亂、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征(MS)相關疾病。
● 血清轉氨酶和γ-谷氨醯轉肽酶 (GGT)水平可有輕至中度增高 (5倍正常值上限 ),通常以 ALT增高為主。
● 腹部B超、CT、MRI表現符合肝硬化的影像學診斷標準
● 肝活檢組織學改變符合肝硬化的病理學診斷標準。
● 本病需要與酒精性肝硬化、肝炎、肝癌等進行鑒別。
● 節制飲食、增加運動、減肥、限制煙酒、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
● 降糖葯:適用於合併糖尿病者,可應用二甲雙胍和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羅格列酮、吡格列酮),改善胰島素抵抗、控制血糖。
● 降脂葯:適用於經飲食控制、運動療法后仍有高脂血症者,可加用貝特類(苯扎貝特、非諾貝特)、他汀類(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或普羅布考等降血脂藥物。
● 保肝葯:適用於肝功能異常者,有還原性谷胱甘肽、乙醯半胱氨酸、水飛薊賓等。
● 減重代謝手術:適用於肥胖症且經常規治療效果不佳者,通過胃部分切除術減少胃容量,可減少食物消化吸收面積,從而達到減重效果。
● 肝移植:唯一能治癒該病的方法,但費用高。
● 合併出血、昏迷、感染、腎衰竭而危及生命。
● 發展成肝癌導致死亡。
● 經合理治療后,可控制疾病進展,肝移植可治癒該病。
● 適當鍛煉,控制體重。
● 糖尿病患者按要求控制血糖。
● [1] 陳孝平,王建平,趙繼宗。外科學.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
● [2] 吳孟超,吳在得。黃家駟外科學.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